以色列的国歌《希望》里唱道:「只要心灵深处,尚存犹太人的希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冈。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希望,做一个自由的人,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宣布了以色列这个国家的成立。这是一个在建立时连国界线都无法确定的国家,也是一个在诞生后几个小时内就遭到多个邻国集体入侵的国家。从她建立的那一刻起,即使是她最亲密的盟友的情报机构都预测,其存在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年。然而,以色列的开国先贤们最终用一种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智慧化解了危机,使这个新生的国家得以存续。在这期间,这个国家经历了什么?有哪些震撼人心的故事?这本书将带你了解以色列诞生时惊心动魄的历史。作者司洋,知乎 ID「十一点半」,投资行业人士,在知乎分享的优质内容已获得八万多个赞同。「一小时」是知乎推出的一系列深度短时阅读付费电子书。我们邀请了知乎各专业领域的知友在书中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这里既有日常经济分析,也有人文历史,既有职场经验,也有生活中的科学。如果你足够认真,便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读完一本书。而每一本书,都会解释一个问题,分享一种思路,展开一个视角。你很忙,但知识不慌张。愿你从「一小时」开始,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分认识。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两千多年以后的以色列的诞生当时国际大环境充满了极大的变数,经历犹太人的内讧,信念洗礼的过程最应该指出地是当时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支持,虽然马歇尔非常清楚对以色列建国的承认意味着一切生命的代价,最后迫于美国国内有权势的犹太人和总统压力下,权衡利弊之下倾向于承认以色列建国#马歇尔传#,这其中夹杂着杜鲁门总统的政治谋略,诚然,若没有二战后最大实力的美国的认可,犹太人的信念即便坚定如磐石,在1949年6月至7月8号的停火期间,也不至于就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眼皮子底下迅速输入武器,人员,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美国所进行的大量武器购置以及远距离输送,应该说美国和英国不是没有察觉,只不过美国出于政治谋略的需要,英国毁于二战无力干涉以求自保,对犹太复国者的听之任之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和鼓励当然也有人断言,阿拉伯国家联合军团绝不会姑息,他们的政治,地理,军事上的势力远胜当时建国之初的有名无实的以色列,谁又能想到战争格局完全翻盘倒挂?犹太人用武力一点一点地从巴勒斯坦人民手中夺取!不是犹太人被驱逐,而是从全世界战争废墟中不断涌入新成立国家的犹太人难民将居住了两千多年的阿拉伯人系统驱逐,阿拉伯人犹如当年犹太人的祖先一样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家园,自生自灭!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对此的理解更甚于莫名惊诧,中国人讲的,一报还一报!冤冤相报何时了,犹太民族长期所承受的屈辱以及二战期间的毁灭性打击的痛不欲生,在以色列国防军迎来胜利的曙光之时呈几何级似的爆炸和膨胀,至少在当地两族人民交好上百年之后迫于土地争夺之战不得不反目成仇的一部分比如老城区的犹太人是不愿意继续为敌的,但也未能阻止这场带有强烈复仇情绪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所亲手酿造的悲剧式驱逐行动!成千上万的阿拉伯人转眼变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没有身份和家园的难民,让人唏嘘不止[发呆][发呆][发呆]
只是给了三颗星,是因为作者史料收集不翔实,若不是读者自身知识储备,很容易看过之后归于平淡描述,认为犹太人抢夺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财物,家园,和几近成熟的田园庄稼,他们是当今世界最多难民的罪魁祸首!然而,作者也不无谦虚地告知大家,这不过是听听某人所讲的故事,既然故事的话,书名就显得有些过于宏伟我想,随意看看是可以的,本来在我的朋友圈里推荐,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推荐给我的圈子是不负责任的,索性就删除了编入故事会比较恰当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
不对书做评价啦,开始看这本书单纯的目的就是学习了解。说一说收获和想法。
[一些收获]
1.这本书大致呈现了近代1915年到1951年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和政权的变更,着重讲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如何逆转局面,建立以色列国,并一步步扩大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
2.以色列国的领土变化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1937年的皮尔分治方案。犹太人得到巴勒斯坦20%土地,阿拉伯人得到70%土地,剩下10%(包括耶路撒冷)由英国统治。当时巴勒斯坦尚由英国统治,英国对双方各自空许承诺,直至二战,巴勒斯坦地区得到短暂的稳定。
二是1947年的联合国181号决议。1947年十一月通过该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国家。除了由国际共管的圣城耶路撒冷之外,整个巴勒斯坦被分成了六个区域,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各占三块。犹太人共获得了巴勒斯坦56%的土地,阿拉伯人获得了巴勒斯坦43%的土地。
三是1948.5.12―1949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实现反攻,与其他阿拉伯五国签订停战协议后,占领的领土占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78%,埃及和外约旦占领部分领土,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大量驱逐沦为难民。
(当然这省去了过程,只呈现出了结果)
[一些想法]
1.十分佩服巴勒斯坦犹太人,资金没有,去筹款;武器没有,拆卸运回国再组装;有了得到国际承认建国的机会,动用各方力量拉票,不到最后一刻不松手;顶着压力建立了以色列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硬是在被五国围攻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实在了不起,看到一个接一个的逆转心中竟有莫名的敬佩和感动?
2.第一次停战期间,以色列和其他五国的表现,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太老实。就好比两伙小青年斗殴,老大哥说你们消停消停,这段时间不许动手,不许找外援。一伙人老老实实,另一伙人偷偷去买刀,还喊来一大批人。再干架时,老实人就招架不住了。
3.我相信以色列不是孤立无援,至少美国老大哥或多或少在暗中撑腰。从筹款到181号决议通过,到承认以色列国的成立,总有美国的身影。犹太民族的分布、二战后的国际舆论导向、有利的时机、犹太人民族性格,这些是以色列实现逆转的重要因素,但大国干涉也是不容忽视的啊。中东地区战略位置重要,不插一脚心里都过意不去。
4.对于进攻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我以为他们向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伸出援手是出于民族友爱,但是结果表明,国家面前只有利益。攻打以色列不过是趁火打劫,试图分得一碗羹。只是很奇怪,书中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反攻(五国围攻以色列期间)却很少提及。具体情况如何,我也不太了解,不妄加猜测。
[PS:之前把巴勒斯坦都打成了巴基斯坦,实在是低级错误,特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