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伍绮诗

2014美国年度图书第1名,横扫欧美各种榜单,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大卫·米切尔等99位大牌作家!“从来没有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这类故事,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无声告白」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好久没有读完一本书后如此的压抑了,起初,是被“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所吸引。没有想到,书却是以一个名叫莉迪亚的女孩的死亡开始。伴随着莉迪亚死因的一步步展开,问题由清晰变得模糊再变得清晰。整本书有好多细腻的细节描写,那种压抑和绝望让人不忍心再去读第二遍。简单来说,这个叫莉迪亚的女孩,拼命活在父亲和母亲相互矛盾的期待里,为了父亲假装自己有很多朋友,为了母亲努力学习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当她最终想重新开始为自己而活一次的时候。却永远停在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近几年,原生家庭的话题越来越热,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踏实。一直以来对自己很多的缺点改了又改很痛苦,而原生家庭这几个字仿佛给了我解脱。似乎所有问题都可以解释为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从那时我对待长辈的态度也一下子尖锐起来,恨不得全身都长出刺来,只要他们多说一句话,多管一件事,我就会崩溃般的大声呵斥,痛苦的翻自己的旧账,让他们闭嘴,不要再管我。可就像叛逆期一样,当过了一段时间,当我能比较冷静的看待这个词的时候,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前,我把原生家庭看做是结局:原来我不够自信是因为从小爸妈从来都不表扬我只挑我的缺点骂啊,原来我至今不敢养宠物是因为六岁那年死了一只小鸡我痛哭却被大人哈哈嘲笑啊,原来我吃饭只吃好不吃撑不是没什么错啊,原来你们才是错的啊,你们不光错还把我教错了啊,太多的原来如此,太多的恍然大悟让人恼羞成怒。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好多人提到这个词要么悲愤交加讲述自己的过往,要么无奈摆手无可奈何,要么像我一样变成刺猬了。我们终于找到问题的根源了!都怪你们!要不然我怎么会变成今天这样!这就是原因!原来如此!!

。。。。。。

。。。。。。

可之后呢?

然后呢?

以偏概全的讲,就算你说的都对,你所有的性格问题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所以呢?

喂,你还不是要开开心心继续活着

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件事,其实我们的父母也是上一代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莉迪亚的父母何尝不是饱受原生家庭的苦楚?他们拼命给自己孩子灌输的,先不说对错,至少那都是他们心中最宝贵的东西啊。。。

所以,原生家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终于不再懵懵撞撞,有了一套比合理的理论解释了我们身上的很多问题。既然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找到了潜伏在我们身体中的恶魔,看清楚了它的样子。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方法去驯服它。当然,必须承认这很难,流在血液里的习性若是那么容易被驯服,老人们哪里还会说“三岁看老”之类的。所以我相信,一个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一定不只是靠一股蛮力的自律,他能够懂得把自己的缺点无限缩小,或者灵活的转换一个思路变成自己的优势,这一定是极其聪慧的人。

小时候写作文总要背句子,有一格言好像叫“发现错误就是改正的一半”,用在这个问题刚刚好。希望莉迪亚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我们都能摆脱自己的心魔,找到真正的自己,开开心心的成长。

「无声告白」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有关追梦的故事情节大概都如此,如同《追梦环游记Coco》:父亲或母亲为了追求自我价值,抛弃家庭。刚开始,他/她倍感追求梦想的过瘾与美好,但一段时间后便会感知痛苦,因为他/她突然特别思念亲人,觉得不受亲人祝福的毅然决然是冲动的,是不负责任的,而后反悔回归,把自己的未完成的梦想寄托于儿女,儿女受制于父母倍感压抑,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不过是想摆脱他人的期许,找到真正的自己。

但这本书似乎更为复杂,因为有种族歧视的美国背景。詹姆斯、玛丽琳、莉迪亚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反而贝斯和汉娜因父母的极度忽视和冷漠却更明白自己,冷眼旁观一个家庭的扭曲,用自己的方式脱离或融入。

二女儿莉迪亚看似受尽宠爱实则最为压抑和痛苦,父亲詹姆斯不是白人,他从小低调独行,童年阴影使得他自卑敏感,他渴望莉迪亚融入圈子,拥有更多的朋友;母亲玛丽琳后悔自己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嫁一个更像她的男人,成就她的野心(同是她母亲的期许),想要莉迪亚在哈佛医学界与众不同。父母的梦想让她感到窒息,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问莉迪亚,你喜欢吗?做你喜欢的……可眼里分明渴望的却只有一个肯定的回答。莉迪亚她一直活在恐惧之中,她不知道除了恐惧还能做什么——她害怕有一天母亲会再次消失,她父亲会因此崩溃,全家再次瓦解。从那年夏天母亲离家出走开始,他们家就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全家人仿佛身处一座悬崖之上,摇摇欲坠。此前,她根本不会意识到幸福是多么的脆弱,不知道只要你不小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推倒幸福,让它粉身碎骨。此后,她母亲的所有心愿都变成她的承诺。只要她能留下。她一直是如此的恐惧。

不久,她最大的恐惧出现了:失去内斯。他是唯一理解他们家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他完全清楚发生过什么。他总是托着她,不让她沉下去。可内斯还是离开了,去哈佛过他想要的生活,接到莉迪亚的电话他有点不耐其烦……

自感失去了最后一根稻草的莉迪亚突然失踪了,除汉娜以外全家人对此却一无所知,因为他们从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她。警察在抽干的湖底找到了她,一个半边脸已被什么吃掉的不完整的十六岁少女的尸体……全家陷入痛苦与混乱,最终在失去莉迪亚的悲痛中,詹姆斯和玛丽琳开始用正确的眼光看待问题,开始重温彼此的温存与美好,开始发现一直被自己忽视的儿女内斯和汉娜……

亲人之间,沟通尤为重要。没有什么比互相懂得与理解更可贵。

生活不总是美好,也许正因为缺憾的存在,我们才更能懂得感恩与珍惜。

幸福也很脆弱……有时,何不把无声变有声,大胆说出你的告白?摆脱他人的期许,做回真正的自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5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观《真情三人行》有感400字 

    有人说,人生就如登山,只有不断的奋勇攀登,才能到达理想的顶峰。那么面对困难和挫折,你是否能毫不犹豫,一直向前?《真情三人行》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起来,不要向命运低头! …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01
  • 《草地夜行》读后感

    我读了《草地夜行》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领悟,我是含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 这篇文章讲的是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时候发生的一件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和一位老战士。由于“我”没跟…

    读后感 2022年9月22日
    98
  • 读《蚕》有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叫《蚕》。这篇文章主要讲:一只蚕,她吐了许多许多的丝包住自己,做出了厚厚的茧。她埋怨、气恼,然后是焦急:为什么这茧这么久了不破?但是她最终还是被疲劳征服了,…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171
  • 《从0到1》读后感1000字

    坚持创新才是生存之道——《从0到1》读后感1000字: 《从0到1》主要阐述了初创企业的求生与进取之道,提炼出来基本上就是一下四条“原则”: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17
  •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500字

    让中国梦飞翔――《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这几天,我在读一本书《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封面上那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我的眼前,心中不禁有种神圣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74
  • 爱与坚强,超越一切作文500字

    经过语文的推荐,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顿时觉得受益匪浅。 书中讲述了作者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凯勒出生于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美好的生活。但没过多久,她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力…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