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王朔

你能看出更深的东西你就看,你不能看出更深的东西,起码也让你乐一乐——王朔。人到中年与妻子离婚的马林生是一家书店的小职员,有点装腔作势却活得很窝囊,富于幻想却又不切实际。为了解决和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他决定和儿子称兄道弟做朋友;对儿子给自己介绍的对象齐怀远——儿子同学的妈,既想亲近又因内心倾慕于一位少女而不甘心。这是一部描写父子情感的长篇小说,但王朔没有落入以情动人甚至以情煽人的窠臼,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属于他笔下独有的父子之情。他用一贯幽默调侃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生活在各种矛盾中的中年小人物,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心酸不已。

「我是你爸爸」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我是你爸爸

关于王朔,以前知道王朔,很有名,记得好像看过《动物凶猛》或者根据这个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知道他和徐静蕾有过一段,又知道他好像骂过很多人,自己对他有些偏见,或者说不待见,看完了这本《我是你爸爸》,觉得写的真的很好。想到,我们认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作家,最好还是通过他的作品,媒体或者说网络这玩意真的看看也就完了。君子不以人废言。

来说这本书,不管这本书有没有影射权威,就只当写一对父子的关系吧。

马林生初登场的时候应该是一个还算开明的父亲的形象,绝不是什么整日酗酒,对孩子又打又骂的爸爸。他和妻子离异,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生活的重心都是孩子。

马林生的第一种形象,严厉的父亲,这个阶段,他会和孩子讲道理,讲啊讲的,如果讲不通就会强制让孩子按照他认为对的道理去做。

我想中国好多父亲都是这个形象,端着,扳着,孩子听话时一切都好说,孩子不听话时就会化身暴君,采取高压态势,强行镇压孩子的反抗行为。这样的好处是,孩子也许会很老实,有规矩可循,但坏处是一旦青春期的孩子有了逆反心理,你的道理再对,方式不对,孩子可能单单出于对抗心里就是不去按你说的去做。

马林生与马锐就是这样。在马锐一次和老师的对抗中,被老师,父亲联合起来强行镇压,父亲给他讲了一通何为权威的道理,讲的通透,结果呢,孩子立刻把这一套用在了父亲身上,对父亲奴颜婢膝的请求,这当然不是父亲想看到的。

父亲决定改变策略,不再当权威,而是完全平等的和孩子相处,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至少是形式上的。

效果如何呢,朋友当然谈不上,但至少很大程度上平等了。其实平等也未必达到,在一次打球过程中儿子误伤了父亲,父亲恼羞成怒,这后果又得儿子承受。

父子关系中父亲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领导要和手下平等,但是领导不想平等的时候随时可以不平等,而手下只能被动接受。古代的皇帝要和大臣交朋友,大臣别无选择,只能和皇帝交“朋友”,但是大臣如果真的觉得和皇帝是朋友了,那一定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父亲要和儿子成为朋友,更多是父亲的一种姿态,一种策略,其目的和成为暴君都是一样的,都是要达成其对子女的教育。

适度的平等对待当然很好,但是如果过度了效果未必就比暴君好。平等让孩子容易接受,但是如果真的平等孩子还有另一种选择,我可以不接受。那么就会存在辩论,而完全平等的辩论,父亲其实未必能辩论过孩子,这个时候如果要行使父亲的权威,则平等的协议等于没有了,如果不行使,站在父亲的角度,肯定觉得自己的立场是对的,那么怎样呢,看着孩子在他自己“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想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做不到。

而且,正如小说中的马林生,父母还有可能进入另一种状态。被自己的付出,被自己的牺牲所感动。我都这样付出了,低三下四的牺牲作为父亲的地位,和你平等的交流,你还不听,你这个孩子真的是……

其实这里面深层次的想法还是,我是父亲我有绝对的权利来教育你。我都做出了牺牲,你还不听,那错一定出在孩子身上。

写到这里,我在想这也可能是我在儿子的立场说话。

小说中的马林生无疑被自己感动了,在大杂院里到处去显示自己的教育方式,最后反而让孩子反感了。然后父亲觉得,我都牺牲成这样了,还不行,何必呢,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于是进入第三阶段,完全放任,不闻不问,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自暴自弃了。去开始自己的另一段新生活,这样当然更糟,由于疏忽,马锐和街口的小流氓冲突,差点酿成大错。在孩子还没成年之前,第三种方式当然是最错的,好在那样的父母毕竟也不多。

权威,朋友,不管。三种方式,第三种最不可取,第二种不可能完全达到,最好的当然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一起用。

正如小说的最后,孩子说的,你是我爸爸,我是你儿子,别的想是什么也是不成。

在这世上走这一朝,我们只有这一个父亲或者儿子,不能选择其他。我们都要扮演好父亲或者儿子的角色,父亲或者儿子当然会犯错误,但到最后,也是我们的父亲和儿子。

你要允许别人有缺点,你要允许别人犯错误。而且这个人还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我是你爸爸」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这本小说很好。

亲子关系,尤其是父母和青春期子女的关系,在所有人际关系中最令人头疼。

打开前半篇,我想所有80后90后都有共鸣。谁没有一个对子女求全责备、把世故放在公平正义前面的父亲呢?谁没有一个自觉了解你的一切想法,事实上因时代的发展、他自己学习和思考频率的下降而逐渐愚钝,又因“父亲的威严”而不愿意认错、愤怒于你指错的父亲呢?

这本书的情节并不像五花肉的油脂一样丰沛,情节的分布有如雪花牛排里的肥肉般不泛滥——肥而不腻却以话题的引人和讲述的舒坦勾着你读得手不释卷。你在阅读中会不断思考,他们最后会怎么解决父子矛盾?

最有趣的是,这父亲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父亲,在书中描述的短短几个月时光里,成长最大的是父亲。他抛却了对爱情的理想主义——“我等了你没来我也没闲着”,“不是最好的女人,是我勾搭上的最好的女人”,投入了真实的生活。也抛弃了他那毫无作为、一字没写的文学梦。这份勇气,对一个清高了几十年的人更加难得。

所以我觉得,成长是普通人无法抗拒的事。只要你有一个不断长大的孩子,他的成熟和长大会催着你不断成长。你老了,你的人生终将从“儿子,听我的”,转换成“听我儿子的”。而这一切成长,像书中所说,不是到规定的哪一天(比如说十八岁)咣当一下的变化。

你在变化中,纠结彷徨,心有戚戚——甚至可能永远治不好爸爸在你面前的过度自尊了。然而一定会和解——因为纵然可能从未说出口,你们深深地爱着对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6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鲁西西和鲍尔历险记》有感600字

    《鲁西西和鲍尔历险记》是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中其中的一本,里面主要讲得就是小玩具的危险和他是怎样度过困难的。或许你会问,一只玩具怎么会有危险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想起这事儿,还得从…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73
  • 读《司马光“惊枕”苦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司马光"惊枕"苦读》。读了以后,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司马光从幼年起就非常勤奋地学习,他和们一起读书的时候,小把书背熟了就…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135
  • 《爱玛:Emma(英文)》读后感_100字

    《爱玛:Emma(英文)》读后感100字 Written by Jane Austen,Emma,which was the fourth novel of Jane Austen…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94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500字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最近很热,书里罗列的诸多案例无非围绕书名展开举证和论述,事例朴实,以小见大,给阅读者提供了广泛的思考空间。 为人父母,我读过后也感慨万千,更多地对于孩子培…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85
  • 《卑鄙的圣人:曹操10》读后感_600字

    《卑鄙的圣人:曹操10》读后感600字 这一整套《卑鄙的圣人:曹操》至此全部读完啦!曹操确实是个复杂的人,评论曹操这个人并不能用单纯的“能臣”“奸雄”来作结论。年轻时期的曹操也是很…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66
  • 甲午风云观后感300字

    【第1篇】 一提到甲午中日战争,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吧。因为那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中国历史的耻辱。至今都 影响着中国,也正是甲午中日战争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使中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史。…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