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新作,《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常识智慧源于概念,而概念之间大抵是相通的。传统经济学大厦建立在“稀缺和理性经济人”两个基本假设上,新兴经济学则建立在对传统概念的反思和再解读。本书从泛心理学角度出发,指出: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稀缺。全书读来和《思考快与慢》思路一致,用卡尼曼的话讲,“在思考快与慢的两个节奏上,稀缺都会俘获大脑”。本书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占据心智的容量,从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两方面改变大脑的“带宽”。

正如序言中提到的,天底下只有四种事: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人们不大会在前两者上犯错误,但经常会在后两者上犯错误:被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占去有限的注意力“带宽”,而忽视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读完《稀缺》后就可以避免这个错误。

稀缺,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做这些事情的成本是立即显现的,用管窥心态来看的确十分高昂,而且这些事情可以轻松地往后推,其好处都落在了“管子”的视野之外。于是,人们会等到所有紧急事务都处理完毕后才会做这些事。就算现在做这些事情能为今后带来很大的好处,人们也常常不愿意在现在就付出这些小小的努力。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会降低带宽容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类是“认知能力”,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类是“执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可以决定我们的专注力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以及自我监督的能力。

对于工作关系而言,稀缺则导致“救火型组织”。它们有共同特征:第一,这种组织“问题太多,时间不够”;第二,这种组织会解决紧迫问题,但对于非紧急事务,无论其重要性有多高,都会被搁置;第三,这种行为会导致层叠效应,致使要去完成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

对于个人而言,需要警惕稀缺带来的“穷人思维”。穷人之所以会长期贫困,不一定是由于智力或努力程度的问题,而有可能是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穷人最缺的就是带宽。整日为了糊口而疲于奔命,就会令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日渐减少。这种短缺现象,并不能从生理上找原因,也与营养不良或幼年时代遭受压力从而阻碍大脑发育等因素无关。事实上,它是由眼下为糊口而产生的认知超载所导致的。随着收入的增加,认知能力也会相应增加。

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力构建起余闲,是因为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下的工作迫近而清晰,而未来的可能性并不给人以紧迫感,也难以想象。繁忙之人非常渴望能挤出时间来陪伴家人和朋友。而在一项接一项待办事务中挤出时间的难度很大,最终还会导致可以预见的忽略现象以及因忽略而引发的后果。而且,就算你勉强将时间挤出来,也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因为你的心思在别处,会寻思着如果将时间用来做别的,可以完成哪些事情。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直以来,萦绕在我脑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资源诅咒”。

这个概念的范围比较大,资源可以包括人的美貌、金钱、时间、感情、能力、环境场等等,这些因素因为富足而容易让人忽略未来的变化,或是产生迷之自信,沉浸在当下的满足感当中,最终反而把优势变成劣势。

简单总结一下书中提到的,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

中心思想:稀缺俘获大脑( scarcity captures the mind)后容易影响带宽( bandwidth),即影响心智容量,从而导致进一步的稀缺。

1、虽然稀缺现象存在着负面影响,但也意味着人们可以从稀缺中获益,也就是说,资源稀缺能够换来专注和回报。

2、专注于某一事物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这个概念叫做管窥(tunneling)。

3、所有人一旦深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

4、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生活变得举步维艰。

5、身陷贫穷会让人比职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学。这里指的是对于少量金钱的利用率。

6、我们常常在小物件上为了几块钱而斤斤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这几乎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事实。

7、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 Borrowing)会进一步加剧稀缺,穷人会越穷,时间少的人会越少。

8、每次拖延的原因都大同小异,下次准备着手做事时你会发现时间并不比之前多。

9、现时偏见( present bias):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做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

10、如果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们的说法和行动上前后不一致,那么孩子们要面对新事物时就会觉得很难,很容易焦虑,无论是在学习规矩和行事方式,还是在寻找安全感上。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11、对于组织而言,余闲的力量是无穷的。

12、方法:如果你早已预期到了自己的时间稀缺,那么就应该在日程安排上留出富余的空间。关于金钱,即使手头不阔绰,也要尽量储蓄。

最深刻的体会:

我们总是在失去对方时才知道珍惜,在deadline到来之时才知道时间紧迫,临时抱佛脚,在没钱花时才想起要存钱,或是借钱度日,这些是人性的弱点,每天在每个人身上都在发生。

要知道,做一个谦逊的人是很难的,长期持久的做一个谦逊的人更难。这意味着,你要在时间充裕,金钱富足时,不挥霍,不奢侈,保持危机感。在资源稀缺时,保持头脑清醒,合理分配每天要做的事,应对下一次的稀缺。

就像人在做梦时意识不到自己在做梦一样,人在充裕的状态下也很难意识到即将发生的稀缺,或是视而不见。方法,每天留有余闲,每月定时存钱,手机设置番茄钟,做事提前规划,保持与人沟通。

时间有限,金钱有限,而人的思想,无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9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见识》读后感1000字

    《见识》读后感1000字: 文:真真王;《见识》是一本关于个人精进的书,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这位智者,相见恨晚。 书的前半部分讲抽象的的“命运”,“幸福”,“见识”等…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27
  • 《城市流浪》读后感300字

    《城市流浪》读后感 这个,我看了很多有意思的书,其中一本叫做《城市流浪》,开始的时候说给我买了一本《城市流浪》,当时我就很好奇什么是城市流浪呢?为什么在城市里面流浪?谁在城市里流浪…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14
  •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800字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星,党的光辉照万代……”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年潘冬子的故事。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91
  • 《梁家河》心得体会1500字

    《梁家河》心得体会1500字: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文:杨舟平;2015年农历腊月,3辆中巴车远远地停在梁家河村口外,车上下来几个人,健步向村里走去。“近平回来了!”一声惊呼,村民都…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2
  • 《胆小鬼阿文》读后感400字

    里我读了一本书,它叫《胆小鬼阿文》。直到今天还回味无穷。 书中的小主人翁阿文,他什么都怕,最怕的是,他一到就像卡车上掉下来的一大根冰冷,硬邦邦的香肠,然后“吧唧”一声,就没声了。比…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65
  • 《迷宫之谜》读后感1500字

    《迷宫之谜》读后感1500字! 作者:叶藏 迷宫是什么?一种儿童的游戏?我曾经也这么认为,直到我遇到下面这个迷宫——一本摊开的书,中间是两行英文字母。 看到迷宫,人们就会想要走一走…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