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美国普利策奖、英国科普书奖!比尔·盖茨特别推荐作品!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东西方文明差异的独特审视;美国普利策奖、比尔·盖茨特别推荐作品。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与戴蒙德的其他两部著作《崩溃》、《第三种黑猩猩》一起堪称为“人类大历史”。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作者以一个演化生物学家的视角,阐述了地理环境这一终极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
粮食生产可以作为划分人类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此之前,人类的数量与自然处于天然平衡状态——一块地,能产多少草木,供养多少羊等小动物,供养多少狼等大型动物,就能维持多少人口。
在粮食生产出现之后,人类不再受自然这一限制,一块地可以养更多的人口,单个人可以供养更多的人,于是,文字、技术、政治组织形式得以出现和发展,这三大因素又进一步促使人类的更大发展。
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发展相随相生的是病菌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某种作用,比如中世纪的黑死病使欧洲社会减少了四分之一的人口;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比枪炮更厉害的是他们身上携带的病菌,它们杀死了北美洲95%的人口,病菌屠城的速度,甚至远远跑在了欧洲人征服的前面。
几个有趣的观点:
1、欧亚大陆的东西走向,对比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南北走向,在粮食生产的传播上占尽先机,因为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相对小的多,而北美洲的作物要向南发展即使费尽气力也不一定能成功。所以欧亚大陆的发展一直领先其他大陆。
2、中国的长期统一和欧洲的长期分裂在地理环境上存在天然必然性。而且这种区别,又导致了15世纪中国把政治和技术的卓越地位让给欧洲。
欧洲海岸线犬牙交错,它有5大半岛,每个半岛都近似孤悬海中的海岛,在所有这些半岛上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种族和政府:希腊、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丹麦和挪威/瑞典。中国的海岸线则平直得多,只有附近的朝鲜半岛才获得了作为单独岛屿的重要性。欧洲有两个岛(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它们的面积都相当大,足以维护自己的政治独立和保持自己的语言和种族特点,其中的一个岛(大不列颠岛)因为面积大,离欧洲大陆又近,所以成了一个重要的欧洲独立强国。但即使是中国的两个最大的岛——台湾岛和海南岛,面积都不到爱尔兰岛的一半,这两个岛都不是重要独立的政体;而日本在地理上的孤立地位使它在现代以前一直处于与亚洲大陆的政治隔绝状态,其程度远远超过了大不列颠与欧洲大陆的政治隔绝状态。欧洲被一些高山(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和挪威边界山脉)分隔成一些独立的语言、种族和政治单位,而中国在西藏高原以东的山脉则不是那样难以克服的障碍。中国的中心地带从东到西被肥沃的冲积河谷中两条可通航的水系(长江和黄河)连接了起来,从南到北又由于这两大水系(最后有运河连接)之间比较方便的车船联运而成为一体。因此,中国很早就受到了地域广阔的两个高生产力核心地区的决定性影响,而这两个地区本来彼此只有微不足道的阻隔,最终又合并为一个中心。欧洲的两条最大的河流——莱茵河与多瑙河则比较小,在欧洲流经的地方也少得多。与中国不同,欧洲有许多分散的小的核心地区,没有一个大到足以对其他核心地区产生长期的决定性影响,而每一个地区又都是历史上一些独立国家的中心。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蕴含很多的知识,很开眼界的一本书。
这本书真的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作者对于地理、生物、历史、语言都非常的熟悉。
本书的内容如果概括的来说,引用作者自己说的一句话,“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我想这本书能够在西方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本书作者无时无刻不想在证明,不是人种上的区别使得欧洲人和非洲人产生不同。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黑人和白种人在什么地方有差异无论是智商还是其他方面。但在作者眼中,只是因为环境的原因使得一切差异的产生。
正如书名,带来不同社会不一样的是我们看到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但是为什么欧洲人征服美洲是用了这些东西,不是美洲人征服欧洲用了这些东西呢?
类似以上的一个一个的反问让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书里对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差异形成的观点也很新颖。“中国的地理情况和欧洲不同,不适合独立国家的长期存在。因此,中国地理造就了广袤地域内最终的征服和统一,并能在帝王统治下维持长期的相对稳定。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须的多数条件”
拿中国来举例子,当我们看历史的变迁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了朝代的制度以及帝王或者是推翻者本身,但是殊不知是环境在历史的过程中推波助澜。
正如前本读的书《进击的智人》中,商朝的颠覆是因为环境的变冷使得商人必须要更加暴力的征服羌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类似的例子还有环境的差异(降水温度)使得中国历朝总是以秦岭淮河划分南北形成草原和中原,同时带来了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性格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同时带来了朝代更迭中草原人民对于中原王朝的推翻和对已有文化的影响,这也是最近在听《中国史纲》的一个新的理解。
越来越觉得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以为什么都握在自己的手里,其实河流山川气候反而塑造了我们。从自然中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这本书的内涵其实远不只这些,是一本值得花时间慢慢读的书,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