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高天流云

媲美《明朝那些事儿》,有口碑的白话宋朝大历史,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史书上都说宋朝是个羸弱的王朝,有着苍白的面孔,不足的元气。事实上,真相是:宋朝是中华民族史上战争胜率最高的朝代。宋朝明君、名相辈出,文学、美术、书法都攀升到了巅峰,甚至比万国来朝的大唐还更加璀璨。然而,民族的劣根性在宋朝时也完全反映出来,国人的内斗,做事的韬略,对历史的篡改……唯有了解了宋朝史,你才会恍然大悟今日的官场,乃至于中国数千年来的政局。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如果这是宋史》第五部王安石变法和第六部后改革年代。(249章至342章)讲的是宋神宗的改革,高太皇太后

的复辟和宋哲宗的重起改革三个阶段,由于执政理念的不同,决定了宋朝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在反反复复中折腾,一切理想都在内耗中消失殆尽。

宋神宗是个有理想的皇帝,一心想征服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周,完成太祖太宗未尽的事业。可他面前的现实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冗兵无战斗力,文官队伍雍肿,俸禄优厚,社会矛盾激烈,土豪官僚兼并土地,大量发放高利贷,逼迫普通老百姓苦不堪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的落差使得神宗不得不进行改革。他改革的出发点是增加国库收入,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改革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改革一方面触动了既得利盖者,官僚地主的激烈反对,另一方面又没有得到人民的拥护,这种仅仅是少数人强推的改革,先天不足,后天乏力,注定是个悲剧。触动统治阶层的改革,历来就不是容易的事,除了利益集团的阻力重重外,还有儒家思想的崇古理念,祖宗的法规改不得,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自伤一样。正统思想赞同萧规曹随。秦孝公和商鞅的完美组合,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商鞅还是落得五牛分尸的下场。宋仁宗和范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开始时雄心万丈,实施一年不到只能草草收场,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虽然实施了十五年,但由于战争的失败,最后还是被全面否定。宋哲宗和章惇再次重启,取得了难得的战场胜利,终究还是逃不脱人亡政息的悲剧。唯一取得成功的是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因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既得利益阶层也挡在不住改革的潮流滚滚向前。

王安石是个君子,他长期生活在基层,了解社会的弊端,有改变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在得到皇帝的,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保甲制等等一系列改良社会的制度和政策,他的管理方式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收取营业税,用中央银行取代民间借贷,义务兵役制等,他的这些做法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绝大多数人不理解,不支特,精英们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只有少数人围绕在他身边。他企图用君子的方式对待政敌,把他们赶到洛阳,结果形成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用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来丑化和扭曲改革成果,使得各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走歪,利民政策变成害民政策,增大了改革的难度,这让王安石等改革派时时处于救火状态,心疲力竭应付内耗,没有精力去完善改革方案。王安石是优秀的实干家,不是合格的政治家,政治家要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合力,要以点促面,不断完善形成共识再逐渐推开。他的周围吸引的是一些投机分子,左右摇摆分子,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改革措施无法延续下去,无法深入人心。变法强化了宋朝的党争,这是王安石的悲哀,也是宋朝的悲哀,党争的强大内耗成了宋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司马光砸缸是小学生都听过的故事,假如把宋朝比作缸,司马光高举孔孟之道重重地把这个缸砸出了裂痕。他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却是个投机主义者。他主持的《资治通鉴》不修宋史,以免引起麻烦。他的政治主张是儒家正统思想,祖宗之法不可变,一切的变法都是邪恶,变法的人都是小人。从这点出发,他终身不遗余力地反对变法,竭力阻止变法,努力丑化变法,并以著书立说的宗师地位拉帮结派,处处设阻,时时攻击。在神宗归天后,他和高太皇太后结合在一起,全面清算变法派,彻底废除新规,最可恶的是为了全面彻底否定变法成果,把变法时期几十万将士浴血奋战收复的西部大片国土,全部放弃,他们居然主张以国土换和平,导致西夏国在边境为所欲为,这是对人民的犯罪,是国家的罪人。多年以后宋哲宗时代被迫再次用无数血肉去重新收复这些土地。这样的君子党,这样的司马光在宋史中,至今还闪闪发光。

王安石变法的是非对错,历史上都是贬王安石崇司马光,因为修史者都是儒生,这是儒家最大的缺陷,他们不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不是站在人民的角度,纯粹站在士族阶层,为统治者服务的角度,所以封建社会无法避免朝代更替的恶性循环。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大学时曾读过这本书的前7册,而后又在手机上重新拜读。今天终于读完,心情很郁闷。宋朝作为中华历史上的一颗明珠,真可谓温润如玉,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达到中华文化的巅峰,无论春秋战国时期的风骚还是唐诗,或是元曲,明清小说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为后世人传唱。一旦想到宋朝,就会让人想死宋词,无论婉约还是豪放,自成体系,后世无法模仿。

宋朝的工商业以及外贸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从樊楼就可以看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手工业发达,各种发明世界领先,周边虽与中原较近的国家与宋相比,都尚未开化,而欧洲此时还处于“战国”时期,说“战国”都有点夸张。

然而如此先进的帝国却不强大,辽国、金国、蒙古这三个敌人一个比一个威胁大,一个比一个狠。从结果看,辽国拿走的只是钱,而这些钱不伤国体。金国拿走了半壁江山还有克复中原的斗志。蒙古直接打包全部带走。宋王朝终于被蚕食殆尽。

曾有几次机会是可以拿下燕云十六州,一统汉地的,可惜都没有抓住。与其说是蛮夷强大,不如说宋朝不思进取,若宋朝皇帝能够像汉唐时期一样,至少像赵大赵二一样有勇气,也许结果也会大不一样。文臣士大夫,斗得水深火热,机会白白浪费。

经常看到一个问题,“如果能回到古代,你愿意选择回到哪个朝代?”我以前选择的是宋,因为宋的繁华,因为宋的包容。它不是最强盛的朝代,但它是最让人着迷的一个朝代。《清明河上图》所描绘的栩栩如生的每个人,商户林立的汴河两岸,辉煌一时,怎么不让人向往。

再次想到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世界上的快乐就那么多,你多得了别人就会少得。”一切都是平衡的,即便不在一个时期偿还,终究要还。北宋的开封有多繁华,宋亡之后的开封就有多凄凉,百万人口的城市仅存几百人!人类史上怕再难找到了。

宋朝灭亡的原因这本书中都强调过了,总结一下就是赵大的政治策略,文臣党派斗争,檀渊之盟导致宋辽两国军队素质下降以至于女真坐强,宋朝内部奸臣误国,忠如狄青、岳飞枉死,儒家的负面思想作祟导致宋不自强。

文化灿烂的宋让人为之叹息,政治糜烂的宋只能让人说一句活该!

宋其实在开封城破的那一刻就已经灭亡了,虽然南宋历经一百多年,只能算回光返照而已。赵构昏庸无道,秦桧当政期间,不知谁才是帝国的主宰?赵昚虽有强国之心,奈何缺少得力的人臣,连养父赵构都要拖他后腿,各方掣肘,谁让他愚孝呢?

宋史,真是让人五味杂陈的历史。从传统汉人的价值观来讲,崖山之后确实无中华了。这是宋朝读儒家经典走上朝堂的文臣士大夫自己毁灭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30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动物未解之谜》有感400字

    读完了《未解之谜》这本书,我被的高尚品质所折服了,原来动物世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你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会对某些动物造成灭顶的遭难,所以我们要把动物当成我们的。 动物…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44
  • 永远的超级四班读后感600字

    《永远的超级四班》读后感 今年的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永远的超级四班》。 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趣,特别吸引我的眼球。这可是“阳光”伍美珍写给我们同龄人的,书中说的是和我同年级的孩…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112
  •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800字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800字! 作者:梦中有深海 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村上春树的小说(喜欢程度可能稍逊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对于超现实的叙述比较克制,和《1Q84》相比,整体叙…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28
  • 三体读后感900字

    我这个我一气呵成地读完了《三体》,读完后有了许多感想。 《三体》讲的是60年代的中国人在大兴安岭建立了红岸基地,想利用天线来寻找外星人,但是,当时的技术太低级了,这时,叶文洁突然发…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82
  • 《小萝卜头》读后感350字

    《小萝卜头》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好书―――《小萝卜头》,书中的主人公名字叫小萝卜头,很高兴能在书中认识这位小英雄。我为他机智勇敢刻苦学习而赞叹,我也为他小小年纪就牺牲了而泪流满面。 …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199
  • 《天目》读后感450字

    “做好他们该做的,承担他们应承担的……”合上这本书,眼泪默默地爬满了我的脸,这份责任之沉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犹如我是书中主人翁一般。 这本书历史与传说融合,幻想与现实交织,读完它,…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1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