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最经典的作品,也是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讽刺经典,被誉为“新儒林外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横贯常销、畅销小说之首。小说塑造了抗战初期以方鸿渐为主的一类知识分子群像,记叙了他们所面临的教育、婚姻和事业困境。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认为,“《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或许是最伟大的小说。”
「围城」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一直以为钱老的《围城》是一本文艺小说,看完后发现是一本现实主义的讽刺小说[憨笑]。
很佩服钱老对语言的掌控和对文字的玩味,特别是看到一些普通的生活场景被写出了冷幽默的时候我都在心里暗暗叫好。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奶是孩子吃的饭,所以也该在饭堂吃,证明这旅馆是科学管理的。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绝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只能娶中学女生,留学生才能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当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苏小姐)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鸿渐想去年分别时的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这时候他的心理,仿佛临考抱佛脚的学生睡了一晚,发现自以为温熟的功课,还是生的。选取了书中一部分描写,文凭下的虚荣心,小旅馆的鄙俗文明,嚼舌根的闲人,扭曲的择偶观加上最后的俩心理描绘,写得可以说是精彩无比了,为钱老献上我的一双膝盖,把这些“俗”都能写出独特的味道。
方鸿渐欧洲游学时的国外文化,回国后的传统文化,和中西结合的“十里洋场”;恋爱期间,和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女人的“交战”;工作期间,和几个同事领导的生活职场交际。所有时段的细节描写都让人深思,不同年龄断的读者看到的围城一定大相径庭,文化的围城里我看到的是崇洋媚外的虚荣,婚姻的围城里我看到的是“勾心斗角”的侵略,职场的围城里我看到的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和无所不为的自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作者讽刺出来的种种丑恶都让人厌恶,可是十年或是二十年后我觉得自己会理解甚至会接纳,我本身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围城之中,怎么会不受到感染。
终将通向自己曾经所不屑的模样,只希望自己的这座城大一点再大一点,别挤走我的开朗和善良。
「围城」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所谓婚姻,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所谓生活,不过芸芸众生你我他。
全篇主要讲述主人公方鸿渐出国留学归来后在求职就业以及爱情婚姻两方面的境遇,以此衍生出无限感慨。《围城》是有名的大作,而我今日恰逢毕业,人生经历二十余年,交过朋友,遇过爱情,拿过文凭,走上过岗位,似乎这其中暗含的种种情感稍能有所领略。
主人公方鸿渐家境一般,家人供其出国留学,然回国一无所成,连文凭尚未混得,竟靠半买半骗得来一张假的博士文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并非独有当时如此,如若闪光灯打在当今社会,似乎也照出多数大学生的现状,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即便成了老师同学眼中上课勤到,考学优良的学生又如何,照例是空疏无用的,肚子里空空瘪瘪,毕业了拿了学校毕业证书做排头,任企业挑挑拣拣了去。主人公方鸿渐全文的形象算是极顶的无用了,回国后和由周经理(国外留学被安排与周小姐订婚,后周小姐亡故)安排在其工作的银行上班,之后由赵辛楣推荐去三闾大学教书,却被降为副教授…但是人的性子里从来都是不认识到自己是弱的,每个人都自以为自己是极优异的。文中以大篇幅写方、赵、顾(顾尔谦)、李(李梅婷)等人去往三闾大学途中以及校内的勾心斗角,大肆嘲讽了文人之间的势力、虚伪与虚荣之态,平常人家的说三道四,闲言碎语,当这种市井小人的丑恶嘴脸由这一个个的自以为高尚的文人演绎出来的时候,似乎人性里潜藏的恶都这么敞亮了出来,原来所有人都逃不过别人的一张嘴,你的生活在别人眼中只不过一出戏,愈荒诞离奇的厉害,反招的台底观众的喝彩。
关于爱情,初遇的鲍小姐,更像是正常伦理外偷来的果子,饱满热烈,仅做一时的品赏;苏文执本该是爱情婚姻顶好的选择,有头脑有身份,对方鸿渐也采取上主动的攻势,若非作者从中作梗,在两人中添上唐晓芙,也许在多方考虑和对比下,两人也就一起踏进婚姻这围墙,不过想来每个男人生命里,或早或晚,总会有一个唐晓芙,即便文中出现的时间晚,但初恋的感觉却满溢了出来,“方鸿渐看唐晓芙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庆幸的是这个干净俏皮的女孩子没给方鸿渐携了去,好歹保留住了一份美好;走进婚姻的势必也的确应该是孙柔嘉这种,初遇淡淡的甚至想来绝对不可能的,却在久处不厌中就极其自然地接受了对方,她对方鸿渐一直以来都是喜欢的,甚至耍着心机将其收入囊中。我猜想,有多少男人最后娶的是“孙柔嘉”,一定大多数都是的吧,婚姻落到实地,需要考量的东西太多,到最后对爱情的要求会低很多,怎么经营好生活才成了重要的考量标准,但是无论娶了谁,踏进这围墙里就等着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