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乔斯坦·贾德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苏菲的世界》

――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

14岁的少女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苏菲带着她的好奇心,也带着我们,开始对这个竟然存在的像谜团一样的世界进行探究。

《苏菲的世界》书中讲述的内容极为广泛,从远古罗马神话写到现代哲学思想,阐述了每个时期的哲学议题,就像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

从德谟克里特斯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巧妙的概念,到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语出者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成为哲学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苏格拉底对陪审团的陈情内容出版成《自辩》一书”的柏拉图,到柏拉图的学生、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的亚里士多德;从法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的笛卡尔,到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又到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由此联系到:《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之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洛克的名作《人类理解力论》的“白板论”思想,正好解释了孟母三迁和中国的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经验主义哲学家休姆(休姆临终时,有一个朋友问他是否相信人死后还有生命。据说他的回答是:“一块煤炭放在火上也可能不会燃烧。”)到柏克莱(质疑物质真实性;“时间”和“空间”是否绝对存在或独立存在。);到和孔子的生前遭遇和他们的某些观点及道德信条有着惊人相似的康德(康德的道德定律又被称作“绝对命令”或“道德黄金律”,它与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直如出一辙,以致令人要怀疑康德乃是孔子老先生死后的灵魂在两千多年以后的再生。);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到存在主义最早的先驱祁克果;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最后从著有生物的进化论――《物种起源》的达尔文,到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埋葬的都是珍藏的。也就是说,那些对我们的生命真正起作用的,能够真正反映我们本性的东西,都是潜在的、隐蔽着的东西。虽然他们是潜伏的,暗自隐藏在我们的身体里,可是它却支配着我们生命中大部分的行为。“潜意识”这个词是弗洛伊德在其著作《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的)。

“有人说,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是哲学的外在意义。罗素在《论教育之目的》中说:没有智慧,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就无法延续。所以说,哲学也就是生活的智慧。”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就要学点哲学。如果缺少了哲学的熏陶,就好比缺少了智慧。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哲学对我们的生活、人际交往、工作和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读《苏菲的世界》后,可以说对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而如果我们也想发现这样的世界,就需要常常怀有好奇之心和惊讶之情。“我们也是星尘。”,“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让我们继续汲取哲学的智慧与灵感,进而以哲学的眼光审视自己、指引生活,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 人生如星尘。我是谁?我是否存在?以何种形式存在?

作家出版社,萧宝森译。

最后一页为520,小小的巧合令人喜悦。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认知到自己尚处于蒙昧状态。哲学使人谦逊。

单论故事情节,此书并不出众,但胜在内容非凡。对古今哲学家们的解读,深度或许不足,但对西方哲学史的整体发展脉络把握清晰。借助苏菲的故事,探寻生命之谜。

生命的真理,犹如白色的乌鸦。它是否存在?在哪?前人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我亦无法回答。然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探寻的过程,而非绝对真理的本身。

苏菲的哲学知识承载在一封封信件上,十分具有历史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收到的明信片很少,为数不多的明信片会用来当书签。每当看到陈旧的明信片时,心中升起的喜悦,来自记忆深处友人寄来的善意。

我认为,哲学是对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系统地探索、反思,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最终目的是产生一种更科学的对待问题的方法。西方的哲学思维,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探索,最终使人知道它的对象是什么。中国的哲学思维,遇到问题,不断反思,最终使人知道它的对象不是什么。中国哲学总有一种唯心的感觉。

当下的哲学潮流莫过于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之处,在于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并立足于阶级矛盾进行了突破性创造。当下世界各种哲学潮流开花结果,旧哲学有复苏迹象,世人倾向于推崇唯物。然而,思想这种东西,最新的未必都是好的,过去的也未必都是落后的。有自己的立场与判别能力,很重要。

当回顾历史时,我就十分认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虽然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我不完全接受;当向往未来时,若人类阶级问题解决了,大家就不一定热衷马克思主义这一套了;活在当下时,亚里士多德严谨的逻辑学就十分受用。亚里士多德对于意识的看法与我不谋而合:他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看到、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的。我也认为,当我们刚刚出生时,除了本能的反应,生命是不存在什么意识的。只有经历了主动探索、思考的过程,生命才有了意义。所以我并非历史虚无主义者。

写在最后,记下两部有关于“存在”的电影。

1、《美梦成真》1998,第一次看这么特别的电影。这里有天国、地狱。有《苏菲的世界》里的永恒之乡,也有艾伯特。所谓的天堂,就是你向往的世界。关于存在的思考:你只是死亡,并没有消失。若你自知存在,你便是存在。

2、《寻梦环游记》2017。关于存在的思考: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被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30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两个小八路》有感450字

    读《两个小八路》有感 今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两个小八路》,作者是李心田。 这本书讲的是抗日时期有两个小英雄孙大兴和武建华与敌人艰苦的战斗中,不断成长最红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小战士。在…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119
  • 读《十三陵工地上的小五虎》后感400字

    我从以来,每天早晨一直在读《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我觉的最感人的是《十三陵工地上的小五虎》,因为这里面有五个小似的少年,干活很卖力,也非常聪明。 他们在十三陵水库的工地上干活,他们个…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103
  • 「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风尘」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关东野客 13个值得你一饮而尽的故事,它们孤独热烈,也深沉温柔,同时也有遗憾和美好,这些故事足以慰藉人海中孤独的你。我有千山万水的话藏在心底,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写在书里,我想…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07
  • 樱桃沟的春天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笑猫日记的《樱桃沟的》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笑猫是一只会笑的猫,书中还有万年龟、阿黑、阿黄、老老鼠、虎皮猫和笑猫的孩子们等等。它们都幽默好玩,有时会让你哈哈大笑,有时却 会…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82
  • 读《经典品读》有感600字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经典品读》。这本书里有许多故事,但有一个故事――《装蛋糕的智慧》,我永远铭记在心。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高尔基在很小的时候,曾在一个糕点店里打工,有一个老…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80
  • 《交往与空间》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交往与空间》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虽然《交往与空间》成书于1971年,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以及世界来说仍旧有着现实的意义。 无论是必要性活动,还是自发性的活动或者社会性活…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