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眼中的毛泽东,最权威最畅销的毛泽东传之一,视角全新,观点犀利,情节鲜为人知!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毛泽东传》,采取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最新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毛泽东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对世人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大有裨益。
「毛泽东传」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在对毛泽东做评述之前,我想先抒发一下对“评价历史人物”这件事的看法,实在是中途看到书友们分成明显的几派,不免极端。极端,总归来说有失偏颇。
每个人都可以对历史人物有看法,或是推崇,或是不屑。但,这仅仅是你的想法而已,至于和事实相差多远,没有谁说得清除。每个人的想法,其实都来自于“道听途说”(听别人说,听书上说)“主观臆测”,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事实怎样(除非有时光机)。所以,我们各自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而对于别人的言论,只能说有时候不符合你的想法,却未必不符合事实。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呢?争一口气?
我看人物传记,只能说信大部分,作者的主管想法可供参考,剩下的只能自己臆测。为什么看人物传记呢?是为了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而不是说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我们做不到客观,但至少要相对客观吧?不要走极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很有道理的。
说毛泽东。(主要从个人分析角度)
毛泽东是个伟人,他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功绩,他在晚年也犯过错。
不论你是崇拜他也好,还是骂他也好,请都不要忘记,我们中国是在他的引领下走到今天的。不是说所有的功绩都归于他,而是说他是一个舵手,带领着共产党,再带领着群众,最后达到了国家独立,名族解放的目的。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共产党,也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需要承认这个事实,我们需要感恩。
毛泽东很有控制欲,这样的人很适合当领导。小时候,初露端倪,他讨厌儒家的那些条条框框,喜欢读《三国演义》之类的课外书,他不喜欢被束缚。到读书期间,各种学生组织、青年组织,他都是以一个组织者、领导者的身份到处折腾。后来到北大当图书管理员,那些“大人物”都不怎么理他,让他很没有存在感,所以他回南方去了,在那里,他发光发热。后来在政治权力的斗争上,他很有政治手腕,最后成为了毛主席。他在政治上有天赋,在经济建设上不专,却不想放权让在这方面有能力的人去做(对于刘少奇、周恩来的一些提议予以否决)。
他对自己十分自信,在晚年就显得盲目自负了。在青年、中年阶段,他很有理想。他要建立一个不一样的社会秩序,他坚信自己可以成功,他也坚定不移的向前走。在建立新中国以后,他就开始逐渐膨胀了。他在心中设想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过于乐观,因此有了“大跃进”“超英赶美”等不切实际的运动。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文化大革命”把不好的思想苗头给掐灭,可是低估了人形的破坏力,没看清中国局势。
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对于那些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他向来是不听的,并且会运用一些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在晚年,对于一些自己不认同的看法,要么是不看他们的文件,要么是否决。他有民族自尊,在赫鲁晓夫提议要100万中国工人去帮苏联开发森林时,他断然否决。他对于家庭的责任不怎么看重,对于妻子,孩子,他应该是要愧疚的。
人不可能完美,有优点也会有缺憾,会做对的事也会做错的事,大家都一样。对于毛泽东,我是敬佩的,对于他这个人,对于他做过的事。他的错误,任我怎么说也没法改变,有人说把中国发展推延了十几年,但从另一个角度,如果没有这些错误,现在的中国能走的这么顺吗?
PS:这本书作者是英国人迪克威汉逊,我认为他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难免也会夹杂一些个人观点。
PPS:对于当今的中国当今的党,不管其中有什么腌臜,我始终相信未来会更好。
「毛泽东传」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虽然这是第一本看过的毛泽东传,但能感觉到应该算是比较客观详细。
本书从毛泽东幼年时期在湖南老家和富农老爹在一起天天吵架的生活一直讲到晚年和江青虽为夫妻却只书信来往的境况。
可以说毛泽东一生家庭算是比较凄惨,年幼时父子几乎断绝关系,丢下包办媳妇外出闯荡,成功后已父母双亡,兄弟们全部战死,真爱杨开慧很早就去世,在杨开慧活着的时候却已和贺子珍同居,之后又在贺子珍还在的时候又和江青结婚,之后过着奇怪的夫妻生活,子女们却只剩毛岸青。
不幸福的家庭生活却注定让毛一生投奔到事业上。
从一开始毛作为学历较低(按最高教育水平为一师)的共产党创始人,到之后秋收起义失败毛几乎一直没走好运,但却在败逃井冈山之后的岁月基本奠定了未来井冈山派领导班子的雏形,并且发展了庞大的根据地。之后在利用中共苏派第五次反围剿的指挥失利,成功与朱彭等人站在一个队伍,击败自己的党内竞争对手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
遵义会议过后到与张国焘会师及到达陕北后,毛在党内的地位已如日中天。在此后就成为了我们所熟悉的毛主席。
毛永远是毁誉参半的,在扩大红军根据地,击败中共斯大林的代表,军事上挽救红军功不可没,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龟缩发育为解放军最终获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对知识分子的敌视永远是毛的污点。对于中共高来说,毛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知识分子特有的小乔尔布亚思想让毛极为反感。
毛曾经考虑过让所有大学生去农民家,然而却网开一面的说,理工类大学可以继续办。对知识分子的敌视曾让共和国早期的大量人才外逃。
从建国以来到62年中国的农民运动从没有停过,大跃进,除四害等不打粮食的事情一茬接一茬,在毛几乎丧失中央政治局的信心时毛主动宣布退出政治经济的干涉,让刘少奇等稳健派可以自由发展中国两年。然而这两年中毛却一直在做准备,与林彪共同计划文化大革命运动,并且把38军开进北京包围中央政治局。之后中国倒退的十年开始直到邓的再次当权。
每次提到共和国开始的几十年,总是不免唏嘘,如果没有浪费那三十年,至少中国现在应该也到了韩国的人均gdp水平。历史又不容唏嘘,虽然毛做出过很多令人遗憾的决定,但他个人强烈的个性风格确是中国的一面旗帜。
相比孙中山的儒雅,蒋介石的端庄,毛泽东更多的是狂放不羁。在建国后毛曾经说出过很多令人惊讶的话让外国人忌惮,例如我们中国牺牲一亿人跟你们打,我还要感谢你们日本人帮我们打国民党,我们不怕原子弹,开除你地球球籍等。这些言语极度彰显了毛的个性。
一代乱世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