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传:冷峻的良心》读后感_1100字

《奥威尔传:冷峻的良心》读后感1100字

他在圣塞普里安学校熬过了凄惨童年,在伊顿公学里虚掷了无所事事的青春,他在缅甸的丛林里射过象,在巴黎的地下室里洗过碗,它曾在英国四处流浪,也曾在西班牙被子弹射穿咽喉。他既呼吁过革命,也为政府做过战时宣传。他在朱拉岛耗尽生命去描写未来世界,也曾在弥留之年祈求水花烟影般的爱情。如今一切都成为过去,化为尘土,只有他的著作仍在全世界流传。奥威尔生于爱德华时代,一战时尚年幼,他排斥令人窒息的英国阶级体系和大英帝国江山永固的观念。他放弃当缅甸警察而当作家的关键决定使他创造了一个新形象,形成一种新意识。他渴望脱离体面的世界——去令人望而却步的贫民窟和在一间令人厌恶的餐馆工作——使他寻找磨难重重的环境,而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去西班牙参加内战时,他将一切置之度外,个人负起创立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责任。他常常不顾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在偏远而多雨的朱拉岛上。46岁时,他的生命便过早结束。
奥威尔也有人性的弱点。他向往过富有、长相英俊、追逐女人无往而不胜。女人对他而言总是重要的,从缅甸的妓女、巴黎的“流莺”和摩洛哥的柏柏尔族女孩到梅布尔·菲尔兹(他的第一位资助人和支持者)、女朋友埃莉诺·雅克、凯·韦尔顿以及他妻子爱琳·奥肖内西——在这本书中,她是个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主人公。婚姻之外,他也追求过别的女人,包括有外国背景的俄罗斯裔心理学家莉迪亚·杰克逊,并与作家伊内兹·霍尔顿和斯蒂维·史密斯结下了亲密友谊。爱琳死后,他向西莉娅·佩吉和安妮·波帕姆求过婚,用语匪夷所思,揭示了其性格中极为浪漫的一面。他对爱不顾一切地渴望——在他所有的小说中都是主题之一——存在于其人生及作品之中,而且也导致他临终之际与索妮亚·布劳内尔(她是《一九八四》中茱莉娅的原型)结婚。本书中呈现的奥威尔形象上不及那个传奇形象高大。他品质高尚,但也有暴力倾向,会做出残忍之事,他被内疚感所折磨,自我惩罚到甘于受虐的程度,有时有自毁倾向。
奥威尔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困苦与悲伤的一生。但奥威尔没有在意这种人生。他甚至有些变态的享受着这样的一生。能为历史所记住他,我认为在于他一颗敢与世界为抗的精神。也就是那句评语:冷峻的良心。
在我眼里他略显疯狂的人。他有很多缺点,在我的思想体系里似乎这样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却这样的想法让我感叹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他虽然一生坎坷,但却有一颗洞悉真理的心。他敢于斗争,敢于以单薄之力力抗虚伪的顺从。虽然在现实世界里他可能会有所虚荣,有所狭隘,甚至让人看不到那些光辉的品质。但在知晓自己命不久矣,一边咳血一边留下传世之作的精神也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47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