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要去冰岛》读后感1100字
和两个要好的朋友约了攒够钱就去冰岛然后去非洲,如果我每年存五万块钱这样三年可以实现这个愿望或者每年存三万五年实现这个愿望,哈哈哈哈哈,想想就很开心。
好久没有写正式的书评了,因为最近看的都是游记类的,看完之后 灵魂脱离肉体狂奔在旅行的路上,整个人都是恍惚的,又如像抽鸦片,激动得想快点看下一本。再者这类文章都是大白话,看它也纯当消遣,感触点多而杂,但看完之后很难把握整体的感觉和印象。
啊,其实我看的书大多都是当作消遣,捂脸。
印象里这本《明天我要去冰岛》是很特别的。
首先,它有别于旅行游记,更确切说是一本亚裔青年视角的冰岛居民采访录,书中“顺带”呈现出冰岛的风土人情及民风民俗,信息量是够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书的每一节都是记录一个在冰岛的人,且配上这个人的照片,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录了自己和这群形形色色的人的整整一本书的故事。多么难得啊,每节的主人公都恰好有张曝光准确,阳光清晰的照片。这直接拉近了读者和文字的距离,仿佛身临其境,如遇故人。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作者遇人生逆境,逢失恋失业,落魄“说逃就逃”到冰岛,企图寻求解脱,其实甚至是想结束生命于斯。所以,她没有刷任务式地去体验冰岛看冰川 去徒步 雪山露营 等看似很棒的事情。我承认,很多时候,我的心晚于我的朋友圈,在不经意中习惯了为朋友圈刷任务式地而旅游。作者出逃冰岛时断裂了社会关系网,六个月远离线上社交。这样对亲人朋友而言是不负责任,对自己恰是狠狠的重获新生。因为心的完整,因为逆境时人的敏感,她在冰岛的感受非常的接地气,深入寻常巷陌,庭院几许。她在冰岛待了六个月,住宿是在青旅,住男女混住的十六人间,她每日有规律的作息,和当地居民无异。如每晚规律的去湖边啃面包等等。因为规律性且长时间生活,增加了每日偶然遇见的人成为多次遇见的概率,因为就有机会走进陌生人的心,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
再谈作者这个人,她创业前应该是一名记者,好像曾在英国皇家什么什么机构工作。她的英语水平,沟通能力以及整个人的气场决定了她可以获得这场很好的冰岛体验。她在冰岛期间一直扎两个麻花辫,再加上亚裔的面孔,爱穿棉麻小清新裙子,这种邻家少女的气质帮助了她更快地获得大家的注意和信任。这与闾丘露薇的范完全不同。沉静的心,敏感的观察,接地气的生活,再加上不错的表述,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虽然可能还是不如三毛的玄幻唯心主义体验,哈哈哈哈。
我看书的时候也在害怕,我是不是应该“一无所知”地去冰岛,而不是获得了别人的印象再去。。。别的我不能确定,能确定的是,我可能没那么爱旅行的本身。希望未来真的去冰岛的时候,我的心我的灵魂的速度超过单反超过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