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由而美丽》读后感1000字
《因自由而美丽》
我还是喜欢黎戈写一些微物(或者小话题,甚至一个清浅的联想)和关于所读的书所读的作者的短文。《私语书》里主要是这两类,就像《静默有时,倾诉有时》的序文对她的定位“黎戈的文章,在大家看来,是散文,在我看来,是评论。她是一个最好的读者,写着最私人化的书评。”散文式的书评,像铺开来一床丰富妍丽的鲜花,细细嗅闻百花掺匀的芬芳,里面还藏着许多惊喜。
这本书里,除了这些还会有电影的评述,我观影不多,偶尔遇到一两部恰好看过的影片,读起来不如对书的漫谈有滋味。一是撰文篇幅很短,略述剧情之后,剖析上就显得较少,而且深度广度并没有闪亮的感觉。其书评有烟花式的丰富维度和捉人眼球的星耀,影评相比就很逊色了。
另外发现,黎戈真的很喜欢女性视角的书,看的许多也是女性作家所写,这本书里尤其密集,我也很喜欢,但分人,分题材。比如书里举出的许多书名煽情的爱情故事小说,有点欣赏不来。。个人对听起来就缠绵悱恻百转千回的下点心式的爱情小说实在吊不起胃口,囫囵略过也没有去检索具体内容和口碑,不做评论以免误导。
不过,窃喜的偷笑,在黎戈的书库里搜罗了不少好书,比双十一囤货的快感还要足~我也许是一只要过冬的仓鼠、松鼠、蚂蚁… 万物生灵哪个不喜欢无顾虑的储备堆成小山的干粮呢?
一个作者不可能所有的文字你都很欣赏,只有多寡的区别,以及单本书喜爱程度的深浅。但是,贪心的人呐总想遍历其文,掀开纱幔一角,怎么忍得住不整个揭开来一窥究竟? 精力有限也不能任性的惯为此行径,遇到一个愿意耗费许多时间的作者,也是幸事~
关于写作的契机和徒劳,张大春说,“写作,终其一生的操练,也就是于事无补的康复运动。原始的恐惧是“我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爱我””
细想,这一生做过、在做、要做的太多的事,都是这样的徒劳。而每一个颤抖着肌肉还要咬牙维系的徒劳背后,都是一颗恐惧无人爱我的悬浮的心。
我自己就是被这样的恐惧刀刃时刻抵住心脏的一个,并非缺失、消极、自闭或者其他,我和很多人一样健康、开朗、享受生活的小幸福。这种恐惧仿佛是心上会生长的胎记,一种携带终生的毒素,一朵刻在视网膜上的水印花纹。唯有习惯它的存在,承认它,接纳它,适应它,一生不停歇的对抗它,但不指望打败它。
它是我全部的脆弱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