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赢家:司马懿》读后感700字
书中有几个好玩的地方
一个是司马对曹操的看法。对比一下郭嘉和司马。郭嘉有才能想建功立业,他与曹操结为知己,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推心置腹。而司马对曹操颇有看法,曹操在别人眼里百般好,他觉得就是有不好。司马认为曹操父亲是宦官养子,所以认为曹操是从心底里看不起世家大族,招揽人才、求贤之心可以归因于此,可以说对大族有一定打击,司马认为安定天下要看大族的力量,所以司马是看不起曹操的,司马如果成为曹操的谋士,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以收集一下书中司马对曹操的看法评价,挺有意思的
第二是曹操求贤若渴的心也太那个啥了,何止不计前嫌,谋反害他还杀了曹昂的张绣都能接纳,简直是,,有主公之才,忍常人之不能忍。
第三,天下大乱,群雄各自所占地之人才归于己,如颍川南阳名士归于曹操之类(曹操的谋士简直是一家人,关系好的呀),剩下的就是择主而侍,如果刘备当时有自己的城池和势力,以他的名望应该会有更多的人效忠,好可惜啊。三国之争就是兵家之争,老觉得刘备那边的人才少了,虽说有诸葛一人已足够。。
第四,曹操刘备袁绍忙于打仗,没把儿子教好,刘备家算好,阿斗只是扶不起,袁绍和曹操后院的争斗比较惨,对冲儿感到很惋惜。
从司马的角度看三国有另一番感悟,时常换换角度来看事情是必要的,还没来得及看司马怎么“效忠”曹操的就结束了,意犹未尽。
诸葛当时出山时,水镜先生说“虽得其主,未逢其时”,大概诸葛被刘备感动的一塌糊涂了。确实如司马这样能忍、能等、能沉住气的人最后是赢家,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