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读后感1200字
更无人解忆长安
每读王国维先生,最先想起的是他极推重的词人李煜,是李煜的几句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是怎样的风雨让先生放弃生命,离开人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由他的诗词想他的生活,不是也时有欢情逸趣吗:“爱棹扁舟傍岸行,红装素萏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 为惜花香停短棹,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浣溪沙》)词人戏观眼前,红妆轻盈,玉钗斜立,舷边拨萍,一定也会莞尔而笑吧。但这个世界中的美似乎都与他隔了一层,试读他的另一首《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垂杨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鼓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在他,这一份春闲是多么难得!
一,“更无人解忆长安”的凄苦与孤独。父亲、妻子的辞世,小儿女怎能理解他的心事。在《祝英台近》中王国维也曾借树上啼鹃诉说愁苦:“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纵有恨,都无啼处。”王的诗性才情高迈超绝,自视也高,“及读君自所为词,则诚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沈,直而能曲,不屑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殆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人间词甲稿》序)他人也予以很高评价,但无人知赏,从《人间词甲稿序》《人间词乙稿序》署名樊志厚其实乃先生自己所作即可见。“千古萧条悲异代,几人知赏得同时”,大概可以说王确是没有知音。
二,“最是人间留不住”的失望与无奈。王有诗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 阅尽天涯》),人生易老,流年飞逝。他反复地咏叹:“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玉楼春》)、“小立西风吹素帻,人间几度生华发”(《蝶恋花 连岭去天》)、“过眼韶华真草草”。光阴留不住,“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所有美好的事物也都易逝难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纵有天堂般美好的日子总要逝去,人能留住什么呢?
三,“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如是评价李煜,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一位词人——“真实不伪,真情真意”是其主要特质。在很多人的一生中都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为财而死”的人,“为食而亡”的鸟,其中有一种类型与众不同,他们有着最敏感最脆弱又最顽强最坚韧的神经,他们是真正的诗人,是理想主义者,可以为理想而死——屈原、文天祥、朱湘、海子、顾城……裴多菲不是有“若为自由故”,生命、爱情“二者皆可抛”的诗句吗?为了自己心中轰然坍塌的理想,王国维当然可能选择自沉。
“哀莫大于心死”,也许诗人最后一次凝望这让他热爱、讴歌,又失望、无奈、愁苦、烦忧的人间后,便决然自沉。昆明湖波光澄明,诗人永远不死,陈寅恪为王国维先生撰写了这样的碑铭结语: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