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读后感1100字
对陶渊明的印象止于中学课本中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以当时的人生阅历,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些诗。只觉得行文中透着一种淡淡的宁静,似不沾染一丝世俗的尘埃。
时隔多年之后的今天,读到费勇这本《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作者以陶渊明的系列饮酒诗为脉络,为我们梳理和解读了每首诗背后的心境。
一路读下来,心情越来越平静,甚至能够渐渐超然物外,人世间的尘嚣仿佛悉数尽忘。
脑海中渐渐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茫茫一片山野,在几颗柳树的掩映之下,几间草屋安静地坐落在那里。
结束了白天的劳顿,陶渊明一个人独自坐在屋前树下,饮酒作诗。在清风明月相伴之下,独自沉醉,怡然自得……
回头再读《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终于能够懂得其中的意境。直叹相见恨晚!
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只是王维的诗中带着一种远隔尘世、隐居山林的空灵和禅意。
而陶渊明的诗却没有刻意远离人间烟火,而是回归到了一种最贴近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有种“在尘离尘”的意味。
书中引用的这二十首饮酒诗,其中第五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代人向往的“诗意的栖居”大抵就是如此。
陶渊明的诗处处透着一股安静而朴实的美,让人心旷神怡。但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绝不仅限于这些意境恬淡优美的诗歌,更为可贵的当属他对于生命的纯真态度——当举世之人都着眼于身外之物、忙于争名夺利之时,他却执着地专注并热爱着生命本身。
当眼前的世界与自己的内心始终背道而驰的时候,无需多余的解释和争辩,随手扔下一篇《归去来兮辞》,便转身彻底离开。
一个人能够回到自己的世界,安安静静地做自己,那么世间有再多的闹剧上演、再多的战火硝烟,再多的尔虞我诈……又与自己何干?
于是,所有曾经困扰身心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诗和酒……
行将辞世之际,他又提笔从容写道“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
生命的流转,一如花开花谢,在诗意中舒展,又在诗意中落幕。不需要任何的修饰,亦不必有外物的见证。
他让我们明白了生命最美好的姿态是“自然”,一如泰戈尔在诗中写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至今,他仍在向我们传递着生命的宁静和美好。
于是,我们已然无法记清历史朝代的更替,却依旧吟诵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历史早已忘却数不清的王侯将相,却依旧惦记着这位把生活过成了诗的“五柳先生”以及他的那一片“桃花源”。
我们仿佛还能看到他举着酒杯,只身坐在桃花源中,微笑着看我们感叹——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