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人类心理活动如何驱动经济、影响全球资本市场》读后感900字
20170408……20170506
阿克洛夫和席勒合作的上一本书,钓愚,买了还没来得及看,却先拿起了这本动物精神。以为是本新书,却是本老书,英文版是2003年开始写作,2009年出版的,这本中文版是2016年出版。 阿克洛夫和卡尼曼类似,运用心理学进行经济学分析,这本动物精神,大致是应用所谓的非理性思维来进行经济学现象的分析,且看他们如何展开。
本书第一部分,提出了五种动物精神,每一种用了一章来分析展开。前三种容易理解,分别是:信心,公正,腐败和欺诈。后两种是货币幻觉与故事,稍微复杂需要解释。
所谓货币幻觉,实际上就是名义货币与实际价值之间由于通胀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决策时是否考虑这种差异。
弗里德曼自然失业率理论之前之后,是否考虑货币幻觉是截然相反的,经济学理论也采取了非此即彼的理论假设,作者认为生活中存在广阔的中间地带。例如各种合同,虽然理论上通过指数化可以调整,但考虑到实际操作,却很少如此。
<天才捕手>里有一个片段,是托马斯临死前的绝笔里还回顾的,关于作家与大萧条,Max指出,史前人类在洞穴里烤火时,总会有人讲故事,鼓起生活的勇气,作家就是讲故事的人。阿克洛夫和席勒认为,政治家更是一流的故事能手,例如墨西哥的波蒂略总统。
本书的第一部分给出了五种动物精神,第二部分则应用这五种动物精神来分析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八大经济问题。
人们觉得削减货币工资不公平,所以工资具有向下刚性。所以,工资能涨不能跌,职务能升不能降,都是符合人性的。
弗里德曼提出的自然失业率理论,否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的权衡关联关系,但由于忽视了货币幻觉的存在,也就是工资刚性的因素,按此政策建议实施可以控制通胀率,但将带来高失业率,比如1987年之后十多年的加拿大,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萧条。
20170506读完本书,总的来说,两位作者针对宏观经济中的问题,试图用人类心理来补充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缺陷,但是,与卡尼曼不同的是,卡尼曼是从微观着手,研究具体的心理影响个体的经济选择,而阿克洛夫与泰勒从宏观出发,但是,阿克洛夫的解释仍然显得有些牵强,形不成一个完整自洽的理论体系,同样是对宏观经济学的补充完善,辜朝明的理论明显要高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