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野蛮成长》读后感2500字
读《大秦帝国的野蛮成长》后感
题记:如果生命如同一幅画卷。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譬如看书、电影、登山、思索等等,就是在这幅画里添加色彩吧。
《大秦帝国的野蛮成长》这本书,也是一时兴起,想再看看历史,再看看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一个怎样的画面。所以,从春秋看起,重点又看了下秦国史。
秦国的历史,文献并不算多,相比于中原某些传统古国。秦最开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这是秦部族先祖第一次露头,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甚至作者根据史实,推测秦国先祖曾经差点被大禹禅让帝位,从而导致秦这个部落,在夏朝都是被放逐的。直到几个关键时间点:夏桀暴虐、昏庸,给商汤、秦机会,得以翻身。秦在商朝建国的时候,作为开国功臣,被分封。而后,周灭商,秦又被放逐。直到周幽王时,秦的机会又来了,赶走犬戎,用命换来了自己的地盘,汉中以西。
这块被周王朝空头许下的土地,成为秦国翻身的资本。
其实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就想过:为什么最终是秦国,统一六国,而不是其他传统的强国:齐、楚、魏?就如同我读其它朝代的历史,譬如:汉、唐、明、清,为什么是刘邦、李渊、朱元璋、努尔哈赤建立某个朝代。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只能通过结果去推测条件。然而,正常的逻辑,应该是有因,才会有果。是否满足当时的条件,又能够重现一段历史呢?这就很有意思了。只不过,要考虑的参数,太多,太多了。
我个人觉得的第一个原因:苦。分析一件事物,从内而外地分析,应该会全面点。从我个人最直观的感受,他们处境,真的非常苦。常年被放逐,在草原上过着有这顿没上顿的日子。这样的生存环境,会大大磨炼一个部落的意志。意志力,是力量的源泉。不过,要这样说,犬戎不是应该也可以一统天下吗?他们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但是最终他们为何只能是犬戎?
第二个原因:祖上,或者说,基因。我也不知道史书是不是对的,说嬴秦的祖先原来是差点变成嬴帝的,他们原来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接触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也就是说,他们和一般游牧民族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有引以为傲的祖先,也有略先进的文化。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有了困难的环境锻炼意志力,有了祖上继承下来的精神、文化,然后又有什么原因呢?又因为,没有“文化”,或者说,和当时的中原文化脱节。
第三个原因:走在时代前方。刀口上舔血,自己的地盘,是靠打仗抢过来的,凭的是硬实力。丛林的法则是什么?弱肉强食,不跟你讲道理的。想用中原各国那种仁义道德去和犬戎争地盘,早就被灭了。所以,秦和春秋时期各国最不一样的特点就是:他们活在战国时代。领先于时代的文化和意志。换句话说,他们走得比所有人都要前。
其实,秦国给过中原各国机会。富不过三代。秦穆公以后,秦国连着五代,百年积弱积贫,又变成当年那个人人都可以欺负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原各国都已经成长起来了。战国七雄,在最开始的时候,秦国,真的是最弱的。历史总是有这么多巧合,这也是历史有魅力的地方:从不以个人意志改变事实,他就是这样发生了。包括未来也是,未来的事情,他就是这样发生了,你的个人意志,无法改变。只要你给这个曾经在春秋时期就走在所有国家前面的秦国,一丝喘息的机会,他们就会把继承下来的热血,变成其他六国脑袋上的锋利屠刀。
第四个原因:奋斗。长期、艰苦奋斗。如何奋斗?秦孝公认清自我,诚意求贤;秦惠文王,励精图治,不拘一格,为秦国强大,奋斗一生;秦昭襄王,继承父志,远交近攻,逐步蚕食六国地盘,削弱六国实力,稳扎稳打,称霸天下;秦始皇嬴政,顺应时代,秋风扫落叶,统一六国。前面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比较长,而且可以说又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比较贤明的君主:有理想、有气魄、沉着、坚毅、诚意、低姿态,为了秦国强大(理想),愿意舍弃自己。所以说,历史,真是喜欢开玩笑。其他国家,有1~2个开明君主就已经了不得,这秦国一下就有3个,再加上一个秦始皇嬴政,其他国还怎么玩?
第五个原因:理想。从秦穆公那时候,传递过来的精神火焰:秦国强大,一统天下。不是坐吃山空,而是继续艰苦奋斗。即时已经富强,也要继续追求一统天下的愿望。
这是我想到的五个秦国成功的原因。然而,秦二世而亡,秦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从7年左右时间,兼并天下,到秦三世子婴亡国,非常迅速。秦国这座大厦倾覆,我们心中不免有点悲哀。
秦国成在变法,也亡在变法。
秦国的法制,是中国古代的伪法制,确切的说,这种社会制度,主体还是人治,这是利用法律,作为手段。这种制度,还不是最合乎当时社会环境的制度。这就像一味西药,药效很快,效果很明显,卓著。但是,副作用,更是危害无穷。副作用就是,太过功利主义,泯灭了道德,任何人都没有底线了,就会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心中,不是国家、君主、夫君、子女,而是自己的利益。没有文化控制,一味只使用法制,产生酷政、酷吏,荼毒人民太深。被推翻,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人治天下,永远都无法长久。、
所以秦国失败,有三。
一,过于依赖法制。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科学步伐的影响,并没有比法制更加有效让秦国强大的方法,当时的政客都过于依赖这种制度,却完全摒弃孔子的“仁义道德”和其他家的仁爱、自然等思想,一味强调功利,最终导致洪水的爆发;历史必然。
二,人治的天然缺陷。这个无论是秦朝还是后面所有的朝代,中央集权的人治,都有的问题:英明的君主,天下太平;庸碌的君主,天下大乱。国家的命运和“皇帝”的优劣关系太大。所以,只要秦始皇犯了糊涂,大量征调民力,大兴修建太多工程(长城、阿房宫、骊园、兵马俑等)、放逐公子扶苏、昏了头宠幸身边小人等等,都是暴露了人性的弱点,最终导致帝国的灭亡。所以,要成功,就要抑制人性的各种弱点,否则,就会有灾难性问题发生。
三,历史规律。历史规律,这种如神力般的力量,如同自然规律一般,影响着每一个人、民族、国家。社会规律如此。征战杀伐太急、兼并太快、胃口太大,导致急速膨胀,危如累卵。做违反自然规律或者社会规律的事情,就会天道轮回,因果循环。
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熊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