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泰戈尔诗选(彩图精装)》读后感1700字
它,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它,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寒冷的北方冬夜,月亮隐约可见,天空零星散落着五瓣状雪花,蜷缩在热烘烘的土炕,读完了泰戈尔的这本《生如夏花—泰戈尔诗选》。
一切都是最美的巧合,这样的夜晚,读完这本书,再妥帖不过了。初读此书,身于非洲大陆,旱季火辣,体会到了生如夏花绚烂的生命之美。这种绚烂,是盛夏花了红的像火,绿草绿的发青的绚烂。而读完此书,恰巧身在北方冬天,领略了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生命力。秋叶枯黄,是自然地生命美,而这中枯黄经历冬的休养生息,蕴藏着春的芬芳生命。
农村的夜是乌黑的,黑到伸手不见五指,天空是布满星星地,多到可以抬头随意看清星座位置。这种夜之美,于城里是少有的,“夜的沈默,如一个深深的灯盏,银河便是它燃着的灯光。”我很庆幸我在农村看得到银河为夜燃着的灯,而城里,银河之灯已然不见,唯有深邃辽远且唯美诗化的文字犹如夜幕苍穹中密布的星罗,自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环。“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雾。”生命之美,需要用生命之心去体悟。
生和死,都是生命的状态,各有各的美。童年是生的开始,我们幻想着一切美好,梦想拥有《新月集》里“仙人的世界”美丽的城堡,男孩想要成为王子,女孩渴望成为公主。这是生命原初的美,它纯真,无邪,天真,烂漫。中年,犹如夏花与秋叶之过渡,活力又焦虑,绚烂又静美。油腻又诗意。老年,犹如秋叶之静美,冬天之苍劲,蕴藏着春的希望,又是新生代的萌芽,充满童真乐趣。
《新月集》读起来充满童年的回忆与乐趣,更如童话般富有想象与哲思。一个个零散的故事,串联起一颗纯真的童心。泰戈尔用纯真童趣孩子般的口吻,写出天真无邪的童趣,写出对生活的沉思,写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爱成为了永恒的主题,而在泰戈尔的笔下,爱是博爱,是大爱,而非小爱,自私之爱。如,《同情》如此写道: “
如果我是一只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
亲爱的妈妈,当我想吃你的盘里的东西时,
你要向我说‘不’吗?”
“你要赶开我,对我说道,‘滚开,你这淘气的小狗’么?”
“那么,走罢,妈妈,走罢!当你叫唤我的时候,我就永不到你那里去,也永不要你喂我吃东西了。”
读完铺面而来的“同情”,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自然而成的爱,倘若换成小狗,小猫,甚至别的花草树木呢?我们是否依旧可以同情?泰戈尔的笔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都会产生厌恶,更何况把小爱撒向大众,成为大爱,博爱。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学习的能力。
《吉檀迦利》读来犹如茉莉花开,清香扑鼻,而清香背后是对生命枯荣与现实生活悲欢离合的思考与歌咏。这本诗集可以代表泰戈尔本人哲学思想的深度,作者将宗教与哲学结合考察自然,神,社会,人性,面对生活的公与不公,都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则别有一番风情在眼前。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脍炙人口中的经典。作者用“飞鸟”和“黄叶”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对生与死,对生命状态的哲思。更对当时的工业文明进行了反思,表现出了回归大自然的追寻,比如“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其深刻就在于对现代科学,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与追问。
《流萤集》中泰戈尔采撷于大自然,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各种“物”写出了对人生态度,人生目的的思考。如“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这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超然。”
人生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意义,只要走过就成意义,人生的意义从来不是思考出来的,而是在撸起袖子实干中一步一步展开显现出来的。
“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却在一个人的脸上和眼睛上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好像是在同一地方久住了的结果。”
诚如郑振铎评价泰戈尔的诗集:“他在荆棘丛生的地球上,为我们建筑了一座宏丽而静谧的诗的乐园。”
以感恩的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童真无邪的视角用力地活在这露骨的现实生活中。人生无它,唯有:有意义地活着,活着,活着……诗意地栖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