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小说精选》读后感1100字
冬天下午看爱伦坡小说,不寒而栗,还好可以躲被窝。
恐怖小说,“专写极暴烈残忍的或离奇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主题或事件的,或有这种特点的,有意引起惊惧或恐怖感的作品。”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可以分几类:
第一种神秘的“裹尸布”死神形象。比如≪丽狄娅≫,因为前文描述了很多她的美好,所以借后妻之尸还魂,还不算最可怕,虽然故事到此嘎然而止;这个蒲松龄的聊斋里的女鬼都和丽娣娅一样美好,估计唯一吓人的是木版插图一个浑身裹尸布长黑发的那个图像而已。
比如≪鄂谢府崩溃≫,惊叹的是庄园景色的描写,黑暗,阴沉,扭曲,故事情节倒没有特别的恐怖(是我心理素质被训练太强大了吗?” 换一句话说,就是一心理高度敏感忧郁患者,心里有鬼才有鬼。小说令人恐惧的不是表面上的超自然非理性事件,而内在里的心理才是真正的恐惧之源。爱伦坡对景描写太精辟,后人借用了多少:红月亮。。
≪红死魔的面具≫,第三次看到熟悉的裹尸布死神,都没有恐惧感了。可见,道具不能多用,用多了就是狼来了。
第二类是玄幻类的宿命。你知道爱伦坡一共把尸体砌墙几次吗?三次。≪泄密的心≫≪一桶白葡萄酒≫(活埋),≪黑猫≫。当然,我觉得黑猫是砌的最好的一次。
≪黑猫≫,男主从表面的温柔到内心的残暴,挖猫眼,最后吊死黑猫。但仅仅表现人的残暴不够,是人的心理扭曲。所以才会有半夜起火的惩罚,黑猫浮雕的显像。可是,这还不够宿命不够恐怖,于是,又领养一只一模一样的猫,来第二次。。。这回老婆也死了。。。把人和猫砌在墙里。而且,跟≪泄密的心≫一样,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坦诚罪行!
看到带血的猫,毛骨悚然的感觉。这让我想起金庸的连城诀。当年万震山砌墙,大概是致敬爱伦坡了吧。
第三类是双重人格。≪威廉威尔逊≫,同名同姓同年同月但就是性格各异,事事与“我”对立。最后,“你杀死了自己的影子”。200年前心理学应该还没这么超前吧。
所以,说爱伦坡是恐怖心理小说鼻祖,一点都不为过:阴暗,封闭,扭曲,死亡,变态。。。
同时,柯南道尔拷贝了不少他的故事吧,虽然必须说,柯南试图发扬光大,比如血字研究就比较成功。但是,基本人设福尔摩斯和华生和爱伦坡里的≪毛格街血案≫≪玛丽案≫
≪窃信案≫的杜宾爵士和我一模一样,甚至窃信案似曾相识。不能不说,后世多少侦破小说都有爱伦坡的影子,“不要问发生了什么,而是要问出了什么没见过的事”。
爱伦坡也是鬼才。一个文学评论家,默认是数学很差的吧,你看看≪金甲虫≫的密码。虽说现如今可以拿做中学生数学解题,只要想想超前两百年的思维。。就让人不寒而栗。
有人说,因为他写太多变态creepy,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他本人的一生,然后看出那些变态人物中他的影子。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这人脑瓜子绝对不是200年前古人该有的脑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