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读后感1400字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企业管理学经典。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的五项修炼,它们包括:自我超越、认知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最重要的系统思考。还系统地阐述了,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方法和实践。提出要将一个组织看成一个生命体,而不是一台机器。组织中的每个人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静态的、局部的看问题,转变为动态的、全局性地看问题。本书在1990年出版,出版后便席卷全球,连续3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首,此后还多次再版,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年来五本最有影响的管理书籍之一。
本书主要讲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修炼“系统思考”包括有个方面:一是理解事物的关联关系和结构;二是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这两点是系统思考的核心理念。比如,学习任何一种新语言,开始的时候都很困难,但当你掌握了基本的要点,比如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语句结构后,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如果你一开始死记硬背每个单词,而没有掌握各个单词在各种语境语态下的关联关系和句式结构,显然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第二,“自我超越”,就是激发每个人对终身学习的追求。一个真正实现了自我超越的人,应该要做到:“超越”和“精通”。一个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总是能够举重若轻,优雅地完成复杂的任务。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一样。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首先需要有明确的个人愿景,其次需要有对现实的清晰认识,通过不断学习,拉近现实和愿景的距离。
第三,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看待世界的方法。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会给出不同的描述,和做出不同的解释。比如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认为一半是空的,而有的人则认为已经有一半的水。就像查理·芒格的那句名言: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里满世界都是钉子。
第四,“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所有人内心的共同图景。共同愿景让组织有一种共同性,让组织中各种各样的活动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对于一个学习型组织来说,共同愿景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学习实践的动力来源,让每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而努力。1961年,肯尼迪总统提出一个共同的愿景: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实现人类登月。这一愿景激发了无数美国航天工作者为之奋斗,并在60年代末实现了登月计划。可以说,没有共同愿景就没有学习型组织。
第五,“团队学习”。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情况,公司中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但是公司的业绩就是不好。如果说,自我超越是激发个人的潜力,那么,团队学习就是激发组织的群体智慧,实现群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的总和。
为什么书名是“第五项修炼”而不是“第五项学习”呢?这里作者强调的是“修炼”而不是“学习”有两层含义。
首先,如果说只是学习,而不加以练习,这种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即便是我们读了一本关于骑车的书,也不能说明,我就已经学会骑车一样。所以,实践也就是“修炼”非常重要。
其次,作者认为,过去我们将一个组织看成一台机器,这台机器是由一个个独立的零部件组成的,对这台机器的管理,是一种“控制式”的管理。但作者提出,应该将组织看成一个生命体。而生命体的进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