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读后感700字
带着想读斜阳的愿望找到了你,也只读了你的斜阳。但心却不由得把以前读到的人间失格又回忆了一次:
那种悲凄到骨子里的氛围,是太宰治给我留下的较深刻的印象。他的文字,似乎都浸透着“福尔马林”的气味儿,让人远观就觉得没什么好感,再走近一点儿,心情不便被低沉下来,仿佛在盯着一个眼前的人:那个人,穿的很邋遢,带着绿幽幽的眼神,在一个破旧的小屋里,用手指使劲刻划着墙壁,留下一堆惹人注意的符号。
等到能触及他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觉得到了死亡的边境。
不由得又把他说了一通。
还是说说斜阳吧,不知是译者的原因还是太宰治原就是如此布局,总觉得有些云里雾里,想好好理清楚,却发现带着理性去读,味道便全无了。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读了下去。母亲的那种高贵,似乎是一面镜子,把“我”和直治的那种脱离贵族,自我挣扎的状态,对比的很显眼,让我时刻感受着那种贵族堕落的境况。
“我”是凄惨的,羡慕着母亲,渴望与母亲就这么一直生活下去,但一件又一件的事故发生,烧蛇蛋:似乎是在烧毁贵族的身份,一场大火:也在阻碍“我”与母亲的平淡生活,直治归来:彻底将一切改变;这迫使“我”不得不做出改变,为了生存么?似乎不是,是一种信念的挣扎。母亲还在,直治已然无救,而“我”还怀有那种坚强,不甘心屈服的革命品格,“我”想与这现实碰撞,却又毫无威力。现实的压迫下,我只能以下流谋生,用革命的信仰生存。
人的可贵可敬之处,就在于此吧。
不甘心埋没于时代,至少也要发出一声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