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绅士》读后感1400字
【56】中国绅士 费孝通
①在中国象棋中,除了坐镇中央的将帅以外只有“相”和“士”不能过河,基于中国象棋的规则,我们可以对相和士作出这样的描述:第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职能被严格的限制住了,准确的说是被严格的限制在了将帅(君主)周围。第二,尽管他们不能过河直接杀伤对手取得胜利,但如果互相协同配合将起到强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甚至让即使是公认最厉害的车也无可奈何(双车难破士相全),从而在己方兵力损失殆尽时也不至失败(和棋)。第三,在一定条件下他们甚至也可以与其他人配合打击地方的大本营(炮架),而且己方越是山穷水尽,他们的作用越明显。第四,但是,一旦他们互相掣肘,貌合神离,反而会造成效率低下等弊病,给敌方以可乘之机(闷宫)。
②由此可见,在中国象棋中的士(广义来说相也属于士),和我们所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士是极其相似的,也许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然而,以上我的这些胡说八道完全是我的“读前感”,是我在翻开这本书之前,看到这个题目时的联想。事实上,本书所说的“士”并非我们所理解的,而是一种特殊的寄生阶级,是皇帝和农民之间的缓冲阶级,他们自身带有强烈的妥协性和惰性,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在君主的庇护下享受着特权和优渥的生活方式,同时不用像农民一样直接参与生产。
③这样看来,我们无法从中国象棋中找到本书所讲述的“士”,相反,在“斗地主”中,玩家按照积分有不同的等级,负分是乞丐,以上依次为包身工、短工长工、下中上农,佃户乡绅小大地主,各级官员直到皇帝…这个家喻户晓的游戏背后,其实也彰显了中国古代社会鲜明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在不同等级之间流动的困难,它所体现的这一思想和“乡绅”等称号,似乎与本书更加吻合。
④当然,本书的内容和内涵绝不像我说的这样简单,本书的很多观点和论点都是极其有力且新颖的…且慢!当我在读书时想到“新颖”时,我又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事实上这本书出版于1953年,距今超过了六十年,也就是说这本书所呈现的观点只是对于我来说很新颖,而在学术界已经“经典”甚至“过时”了。
⑤对此我还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是在研究生期间才真正明白,心理学作为一名科学它的前沿性是多么重要。新的研究成果每天都在发生,任何一个杂志在投稿须知中都会要求来稿的参考文献主要集中于“近五年”。也因此,我知道了当我看到一些人以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或者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作为核心进行心理咨询和培训时,他多半是个骗子。心理学如此,历史学同样如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代史学界已经抛弃了对中国古代社会描述中所有有关“封建社会”的字眼(也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因为中国自秦代以后就没有“封建”制度了)。然而,这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书中白纸黑字的内容。当历史学的理论更新时,教科书的更新会至少落后十几年,而我们这些已经毕业的人业已积累的那些被证明是错误的历史知识,又由谁替我们更新呢?没有答案。
⑥外一则,本书为费孝通先生若干英文论文的中译本,对我本人来说读起来就像读《剑桥中国史》一样津津有味,以至于我甚至一度认为后者的作者费正清和费孝通是亲戚…另外,如果我读心理学论文也这么上瘾就好了…
“从早上农民的第一个行动:上街拾粪肥,到睡棺材,埋入地下,所有这些行动都属于自然和人对土地的眷念的大循环。我以为,正是这种关系的力量,年复一年地保存了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