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应该是今年暑假时开始阅读了,陆陆续续,后期就遗忘了它很久,终于,花了10小时42分钟,在2017年的尾声,把它看完了。
介于看这本书的时间真的很长,所以对于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不太记得(原谅我前期可以没有特别认真的阅读)。书中大部分都是作者用身边的例子作为依据,来说明事实。
刚才翻阅了一下自己在书中留下的笔记,有些观点非常能够引起我的共鸣,比如
争论,不知道使我失去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和金钱。现在我学会了如何避免争论,如何少讲话,这使我得到了很多好处。
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对我们的心灵活动也十分有益,就像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极有帮助一样。
如果我们闲坐在那里发愁的话,我们的脑子中就会产生许许多多被达尔文称为“胡思乱想”的东西,而这些“胡思乱想”就像传说中的魔鬼,会掏空我们的思想,摧毁我们的行动和意志。
这本书中只做了23处笔记。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走入社会上的人去看,又或者说,那些步入婚姻的夫妇看这本书可能会收获更多。也许是我的人生经历不够丰富,所以里面有些道理我并不能懂。也许,当我经历了,当我上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阅历,再来看这本书,感受应该会更有深触吧。
不过在书的最后,做了两个测试,嗯,第一次测试59分,嗯,说的确实有点对(貌似和我有点相似)。第二个测试“把事实和精确度置于感情之前,这会被认为是感情冷漠。在压力下,有时为了避免作出结论,他们会分析过度。”嗯,跟我确实相像,可能我属于感性里面偏理性一点的人吧,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嗯,还有,以前觉得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前几个星期,我听亦无欢讲这本书时,他的有些观点我都不太同意,所以后期就自己来看了。后来我甚至觉得,听书是一个不好的选择(在你没看一本书之前),因为他人的思想会影响你,听书——是讲书人对这本书有关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你若不看书,就直接去听书来了解这本书,那么你就不能真正的领悟作者的思想。(因为听书是个传递的过程,讲书的过程中,讲书人加入自己的思想,而阅读便是最好的选择,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以有自己的思考)。看完这本书,再去听书,这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你可以听听别人对这本书的见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嘛),就像有些人喜欢看小说,再去看剧一样(然后各种吐槽)。
这应该是我写的最不走心的读后感了,嗯,下次应该及时看完一本书,并及时写下读后感。感觉时间过太久了,当时的很多想法都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