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读后感_3500字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读后感3500字

第一章,人头可怕,浪费不得

读完导言翻开第一章,这标题让我想起小时候听鬼故事的情形,确实不该再听下去,但好奇心却总是按耐不住。副标题对作出解释:在人头上练习手术。(很喜欢这种目录形式,每一章的大概内容可以在目录中窥探到。不想吐槽某些写小说的,要么用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来做章节标题,更懒的是直接用一、二、三来分章节。)

“人头,体积和重量与一只烤鸡大体相同。……这些头放在烤盘里——一次性的铝合金烤盘。与把鸡放在烤盘里的理由一样:接住汤汤水水。……40张折叠桌,铺着淡紫色的的塑料布,每张桌子上放着一只烤盘,皮肤钩和牵引钩摆放整齐,漂亮得宛如饭店里的刀叉,整个场面看起来像是一场招待餐会。”不知怎么滴,我想起了观看外国纪录片。没有故意营造出紧张、恐怖的气氛,而是用毫不在乎的语气和夸张的动作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并抑制住恐惧感。这本书除了重口味,其他都挺好的,小清新就别看了!

40个人头放在一起,不管如何总会有些渗人,况且它们还是新鲜的,从脖子上切下来不久,切茬血迹斑斑,参差不齐。40个人头,前一刻或许还可以眨眼,还可以说话,此刻只能静慕地摆放在屋中。面对着它们,心里难免泛起别样感觉。幸好是许多人在一起才驱散了这恐怖吧,又或许这些医学工作者们能够很轻松地把人和尸体区分开来,它们不再是人,与其他物品并无不同。

庄子讲到了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吃奶,突然间察觉到了母猪已死,就都跑开了。“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也有报道说,饥饿的宠物狗有时会啃咬主人尸体的肚子或头部。动物也是知道死尸与活者是不一样的!人也一样啊,古代的大和尚说的好,少了灵魂的肉体,不过是一副臭皮囊罢了!人也不一样,人是感情的动物,人会睹物思人,又哪里忍心以对其他东西的方式,对待一位曾经我们一样的尸体呢?即便是弃之沟壑,又哪里忍心让狐狸和蚊虫去侵蚀它。作者提到,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减轻心理负担的一种方式,就是别让他看到整个的尸体,别让他想起这是个人!

实际上我也是很佩服学医人的胆量!宿舍没空调,于是有俩学生偷偷跑到有空调的太平间跟尸体睡同间房。书中更是举了一个例子,“你抓住这么一个孤零零的手,它也反过来抓住你的手。……她说,有一次在解剖室里,她发现尸体的胳膊搂住了她的腰。”要是我,肯定早被吓尿了。[捂脸]

培养医生不仅要培养他的胆量,而且培养一个医生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与时间。这40个人头都是用于医生做练习用,不管如何,用死人来进行练习,总比用活人来进行练习好得多。用活人练习的话,后果很严重。(当然,现在没有明目张胆地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粗鲁练习。)看书中说到19世纪时医生在病人身上练习手术,所造成的痛苦与死亡我不觉得需要再描述一遍了!(过几天又是双十一剁手节了,可以百度一下罗伯特·利斯顿,“18世纪的个别外科医生,甚至可以在28秒内截断一条腿。”高效率地剁手啊!当然,尴尬的是他曾进行过一场死亡率300%的手术,声名在外。)虽然早期的手术血腥恐怖,但少了的话也就不会有现代手术的进步,以今律古不行!

第二章:解剖之罪 盗尸及其他肮脏的故事

这一章确实是肮脏的故事。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痴心专注于一事时,也许看到的范围会变小,但却能看得更仔细,做得更好!当一个人痴心解剖时,会是怎样一种情景?解剖只是促进医学进步的一种手段,当一个人专注医学时所做出来的,确实是惊世骇俗。尸体总是容易坏掉,尸体总是不够,那怎么办?发现人类循环系统的哈维,解剖了它亲爹和亲姊妹的尸体。总有人全心全意为其使命服务而背负恶名,到底好不好,众说纷纭。

《三体》中的维德高喊,“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最终却落得悲惨下场。在历史中,总得有人承受肮脏;在生活中必须有人接受肮脏,他们一定很孤独吧!

实际上这章主要讲的是另一类肮脏。与哈维相比,更聪明更普遍的做法是潜入墓地把别家的亲人挖出来做研究。“有些解剖学教室利用大学生喜欢在深夜恶作剧的那种自古以来就有的癖好,怂恿他们劫掠墓园,为上课提供尸体。”“可以用尸体交学费,现金就免了。”当这些与金钱扯上关系,事情就变得不可收拾了。有解剖学家出钱让别人去盗尸。伦敦解剖学院开课的半年时间里,一个由六七人组成的盗尸团伙挖掘了312具尸体,报酬大概是一年一千美元——是一般非技术劳动者收入的5-10倍。盗尸贼非常可恶,他们挖到腐败的尸体,不能贩卖,便会会拔下尸体的牙齿卖给牙医。(作者在这进行注释:十九世纪的人怎么允许把死人的牙齿放到他们自己的嘴里!二十一世纪的人也允许把尸体组织注射到他们的脸上以抹平皱纹。他们多半不知道,也多半不在乎。这让我很惊讶,爱美的女人连命都可以不要,想到这,我也释然。平时也有看到注射肉毒素、玻尿酸到脸上除皱的广告。忍不住百度了一下,玻尿酸有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觉得这跟作者说的应该关系不大。还有一种除皱就是自体脂肪填充手术。既然有自体填充手术,那就应该异体填充手术吧?如果一个人瘦的厉害,没有脂肪可利用,那么就只能用别人的喽,需求量大的话就会供不应求,为了降低成本就可以……发觉我的想法真是邪恶[皱眉]继续百度,幸好没有找到我想找的答案,作者说的是啥意思,还是少好奇为妙。)作为解剖学家有是些什么东西呢?总不人杀人后辩解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解剖学家辩解说:“如果他不曾在死人身上操作,他就必定糟蹋活人。”可是那时候有解剖学家却没有好好尊重尸体,人们制造了防止尸体被盗的棺材,解剖学家最喜欢这些棺材了,难道不是怕自己的尸体被盗吗?罪恶不加遏制的话便会慢慢长大,最后把整个人吞噬掉。为了新鲜的尸体,甚至有人对流浪汉动手,杀死他们然后卖给学校。

不管是什么理由,那是肮脏的,总为人不齿;不管如何,路总是自己选择,后果都得自己承担。

第三章:死后生活 人体腐烂与防腐

庄子鼓盆而歌,认为人生于自然当亦复归自然。人体自然分解的情形是这样的,这一章给我们完整的展示。可恶的作者,她居然把尸体上的蛆叫做“白米粒”!时刻想着调侃读者,看热闹的不嫌事大,恶心人的不怕反胃!此章介绍了许多知识,有自然环境下尸体的腐烂过程,有各种防腐方式,甚至描写了火葬时的细节,我还是觉得不用细说了。

第四、五、六、七章是用尸体进行各种实验。第八章:怎么知道你死没死? 心脏跳动的尸体、活埋以及科学研究

看到这标题,我就知道刺激的来了,可惜并没有[挥手]

一艘船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是因为人们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后来又有人对此进行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把这问题放在人身上就简单多了。由于新陈代谢,人体细胞不停更换,每过一段时间便是一个新的个体,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们仍旧是我们自己啊。可是如果有一天短时间内就把整个身体都换掉,会咋样?比如说前段时间的俄罗斯换头手术。或者更进一步,像传说中的鬼上身,人还是那个人吗?让我们再夸张一些,连人类的身体都不要了,大脑也进行修改,半机械化了,人是否还是那个人?比如《攻壳机动队》中草雉素子等“人”。[捂脸]我把自己也给绕晕了。

回过头来,现在有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人还是一个人而不是死人?没有了灵魂的便不是一个人,比如说电影中的丧尸。我们平时简单地把没有心跳、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的人成为死人。作者偏偏在这一章的开头给我们介绍了一具有心跳、有呼吸、有脉搏的尸体。她的大脑已经死亡,所以它是一具尸体。草雉素子的大脑经过改造,记忆被重编,她是活着的人还是机器?或许这时候灵魂该出场了,有灵魂便是人!可我们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甚至连灵魂是什么都不能说清楚!灵魂真的存在于大脑中吗?如果未来人类有法子让大脑继续活下去又会这样?(“实际上,在心脏停止为大脑供血之后,大脑能够存活6~10分钟。”)像《三体》中云天明的大脑一样?算了,我的脑子不够用了,我该停下来了。

第九章接上一章,主要是脑袋的问题,讲到换头手术。第十章作者在猎奇了,那就是所谓的美国式幽默吗?我表示不理解!人类的认识是逐步完善的,何必这样大张旗鼓地去嘲笑前人的愚昧无知呢?第十一章讲如何处理后事,可惜后事总不能自己办了吧!偷笑

拖延症愈加严重了,一个书评拖了这么久,还有一个书评没写。[流泪][流泪][流泪]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2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3D电影《丁丁历险记》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们去馨百大地影城观看了3D电影《丁丁历险记》,这部电影非常精彩,主要讲了一个这样的冒险故事。 有一天,丁丁去集市上买了一艘航模回来,但是这艘航模却把丁丁带进了一场冒险中。丁…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109
  • 《狼谷的孩子》读后感300字

    有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沉醉其中。书中,惊心动魄的狼狗大战让人提心吊胆,琴姆且战狗熊使人折服。这就是令我爱不释手的书――《狼谷的孩子》。 这本书是作家格日勤其格・黑鹤近年来小说…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97
  • 《福尔摩斯探案集(全集)》读后感_800字

    《福尔摩斯探案集(全集)》读后感800字 “我的名字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是我分内的事。” 推荐一首歌:Françoise Hardy《voila》,有着非常浪漫的…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77
  • 《小屁孩日记》读后感600字

    这是一个美国普通初中生格雷的日记。他因为自己个子矮而显得有些自卑,可是他又喜欢时时处处和别人耍小聪明,想投机取巧和偷懒。有一次,他给他买了个日记本,他就幻想着等他长大后如何拿这个日…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123
  • 《野孩子・蓝石头》读后感400字

    在的指导下,我用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蓝石头》。蓝石头的作者王早早曾获“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节奖”,虽然用了很短的时间,可那轻松俏皮的文字,童趣盎然的插画,让我记忆深刻。 这本书主要以童…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12
  • 读《感恩故事》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自从我读了这本感恩故事,我就懂得了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关心兄弟姐妹,父母;老爷爷和老奶奶,里面有个故事叫花雨伞的里…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