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遭遇校园暴力?你是否曾经遭遇职场暴力?你是否曾经遭遇网络暴力?在家长的监控死角,社会的道德盲区,法律的灰色地带谁来保护我们?在校园,在职场,在社交网络,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百万销量作者李尚龙,历时365天精心打磨,为校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强势发声,以笔当枪,与这个世界决战。
「刺」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今天用了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刺》,一开始是干着其他事情听书,后来干脆开着听书看着原书(所以时间才会显示5小时27分钟),其实根本没这么久。
进入正题。
前段时间刚刚看过《悲伤逆流成河》,跟校园暴力有关。(也曾写下一篇文章,尝试投稿了却没有收到回音。)
读后感受
在我看来这本书主要是围绕“以暴制暴”,从校园暴力到职场暴力再到穿越现实的网络暴力。校园暴力很多年了,只是近期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才得以成为一个个新闻,我也曾在《悲伤逆流成河》影评中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腐败?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太大了,竞争太激烈了,才不得不去做一些背着自己良心的事吗?就像肖帅对韩晓婷说的那样“这可是平淡生活中的一道甜点啊!”但真的是这样吗?作者写在最后的“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以暴制暴不是最佳手段,一系列的暴力根源在于群体。以我之见,在校园暴力中只有施暴者和受害者,旁观者也是施暴者。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的,因为任何一片雪花都可能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我身边的校园暴力
记得初中里有个女孩子,他父母离异,脸上还有一个不大好看的胎记,她旁边的几个人(其中有一个是班长)拆过她的桌板,还藏到讲台前,那一天早读,我看她无助的望着没有桌板的桌子,我对她说“在讲台前”,她拿出那块桌板向我示意她拿回来了,我继续背书;他们说她登上了时尚芭莎的杂志封面,还有各种语言攻击,忽然记起,我当时似乎笑了。那是大家都不明白这便是校园暴力,没有行动但是却有精神言语上的攻击,那是我也只是同情她,但是竟也觉得那些人说的挺好玩。另外,那几个人也嘲笑过我们班上初二转来的一个女生,那女生不是本地人,他们就用方言笑着骂她,还问她你听得懂吗,旁边的人就起哄说他们在夸你,她上讲台读作文,若是老师出去了,他们会制造噪音不尊重她,这,难道不是校园暴力?再回想,那班长,对我,似乎也曾有,食堂里连续两天碰到她饭盒,她说了我两句我直接哭了(回到过去我肯定就说声对不起继续吃饭,哭个啥),然后过两天她假惺惺地给我道歉,结果第三天中午把我的饭盒给掀了一点,还不好意思的说“啊,对不起啊”(那会儿我和一个女生关系不错,那女生和班上一个男生关系不错,第一次,那男生跑过去和她说,你还把她弄哭了是不是….于是她和我道歉,第三天,那男生跟我说她是不是把你饭盒我说不是是我自己不小心,他又跑过去说,你敢把她饭盒掀了是不是,道歉….)在感叹这人险恶的时候,不禁感叹自己的幸运,幸运自己遇到了仗义的朋友。
但是至今不明白,那班长除了我们三个人她还伤害过什么人?他现在是否明白她曾经做过的这些,其实是校园暴力?她现在的生活又是如何?
如果回到过去
如果回到过去,我不会以暴制暴,但我不会哭。
如果回到过去,我一定当众指责那几个嘲笑那脸上有胎记的女生。不会做旁观者。
如果回到过去,我会在那转学生读作文的时候站起来让大家保持安静,尊重别人。
后悔,追悔,但幸好,现在做一切都不晚,舆论与社会的监督,一切都会好的。
最后一点感想
校园暴力有两种,身体上的和语言上的,身体上的会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语言上的会带来精神上的,总之,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精神上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用悲伤逆流成河的话来说,“生而为人,请你善良”。制止校园暴力,从每个公民不做旁观者做起,从校园、警察不再不作为做起,从每个受害者敢于第一次受害就说出自己受害的经历开始,从国家为受害者提供更多倾诉渠道开始,从国家完善校园暴力网络暴力的法律开始,而我,作为一名学生,会努力学习,尽力做一些事情,写一些关心社会时事的文章,引导正确舆论,因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美好前途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我不会再做旁观者。
@李尚龙
「刺」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很喜欢读李尚龙的书,这本《刺》给我感触颇深!校园暴力、言语暴力、职场暴力、网络暴力,家庭暴力、冷暴力等等,在现如今这个社会,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存在。每一种暴力都给人带来身心无比的伤害!书中的韩晓婷可以说是最大的受害者,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父亲的离世,母亲的残疾,同学的歧视与侮辱,让一个花季少女在她本该天真释放自己天性的年纪,却经历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每每读到这些,我都在想当时这个女孩子内心是多么强大,能如此承受这一切?虽然书中她也曾想过轻生,想过逃避,想过离开,但是很庆幸,她还是有勇气活了下来,活下来就是胜利。虽然最后在职场上,她对刘涛使用了职场暴力,但是从头到尾,如果不是儿时经历了这些校园暴力,她也不会变成最后的样子,冷酷无情。书中的张蓓张蕾不能说他们是坏孩子,而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放纵,老师的偏袒,社会法律的不严谨,致使他们有这种行为走向。在有钱有势的父母纵容下,孩子的心理已经扭曲了,他们觉得自己未成年就可以为所欲为,觉得不管发生什么,有大人有老师甚至有社会可以帮助他们,怎么会?怎么可能?每个坏人,其实都是孩子;每个好人,在没有约束时,也都会变成坏人。人一生下来,其实都是一朵洁白的花朵,都无从带刺。而是慢慢经历的生活,经历的情感,经历的磨难,有的人才会把刺延展出来,去刺伤别人也同时来保护自己。刺伤害人,却不易被发现,像极了和平社会里的暴力。看到书中校园暴力的情节,让我想起来自己还在学生时代,也曾有过这种现象,几个人男生围攻一个男生打,甚至也有过一群女生围攻一个女生打,就是因为看了一眼,就是因为一句话说不对了,就开始动手,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无知?只不过在我那个年代,还没有网络,不像现在,瞬间拍个视频,就能到微博微信,甚至世界的每个角落,大家都能有目共睹,进行网络攻击,人肉搜索,但是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我是应该庆幸当时不发达的社会?还是应该感谢现在的网络时代呢?其实不管发生什么,社会还是需要正义之人存在,还是需要有人能站出来制止一切不良行为的产生。其实中国的法律对于未成年人还是存在漏洞,简单的说教对现在的孩子已经不能起到作用,中国的孩子,就是因为太过于对他们保护,所以导致校园暴力屡屡发生,不像国外,就连旁观者也会是判刑,更何况事件的参与者呢?思绪以乱,心情很复杂,不知道该如何在写下去,只是希望这些暴力的事件能减少;这些制造暴力的人能悔改反思;这些怕事胆小懦弱的人,能站出来,而不是围观退缩。社会是需要大家来维护的,网络时代是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暴露黑暗的地方,只希望大家做事都能三思而后行。《刺》这本书值得一看,喜欢李尚龙的写作风格!后面还会拜读他更多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