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胜出》读后感_2500字

《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中胜出》读后感2500字

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胜出

我不知道该将这本书归于哪一类书籍,心理学吗?似乎心理学的范围难以承载他的知识带宽,社会学吗?似乎社会学的定义与它的认知深度相比又稍嫌肤浅了。因此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本预言书,前瞻性的预测了我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社会发展趋势的书。

《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胜出》是哈佛教授托德罗斯所著,属于哈佛个体科学研究的前沿课程。当前学术界大体将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8世纪中叶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19世纪70年代的电气化革命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20世纪60年代的信息化革命为标志;第四次是正在进行的,以互联网产业化、人工智能化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在近现代20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文明繁荣的发展,而这一切均与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勒发明的“泰勒制工作法”密不可分。泰勒制工作法的核心管理思想是标准化,是以系统为本的工作方法,即人的一切行为规范,要适应系统的操作流程,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初期,工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基本处于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下,泰勒制工作法,按机器生产的系统要求,制作了标准的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时对工人们的生命安全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泰勒制工作法,迅速在各国掀起了一场管理革命,随即这种方法被迅速复制到教育界及其他行业领域,学生们按照年龄排序,将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成标准化,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泰勒制工厂提供标准化工人。作者认为泰勒制工作法帮助美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渐渐的泰勒式的平均主义,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要求的整齐划一的人才模式,让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成为一种负担,一道障碍,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当今工业化已经完成,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临,今天时代的主题是创新,基于工业化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标准化人才选拔标准,已渐渐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今天我们需要新的人才选拔标准。

据统计,直到本世纪初,大约有60%的世界500强企业仍然在使用某种形式的单一排名体系来评价选拔人才,标准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仍然是这个社会的主流。2003年纽约尼克斯队老板希望打造一支世界上最强的篮球队,他们不惜重金,将NBA每场比赛平均得分率最高的队员招致麾下,组建了史上最豪华的明星阵容,然而尼克斯队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在四个赛季输掉了66%的比赛,直接输掉了整个赛季。尼克斯队选拔球员的方式,与企业界采用毕业名校等雇用员工的标准如出一辙。在2013年以前,微软公司为了使公司保持活力,增强竞争性,而采取了绩效考核排名来考核员工业绩,但是绩效排名不仅没有达到设计者的良好初衷,反而扼杀了同事们之间的合作。更糟糕的是由此导致员工因害怕排名降低,而不愿与表现比自己优异的人合作。微软的绩效排名文化,无意中扼杀了员工的创新热情,为了保持良好的排名,他们宁愿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工作。2014年谷歌与德勤也发现,那些通过学历选拔上来的人,在公司表现并不突出,现在这些大公司不约而同的放弃了基于排名的聘任和考核体系。微软谷歌这些500强企业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平均主义的单一考核体系?为什么尼克斯队聘用了NBA得分率最高的队员,却输掉了整个赛季?作者认为单一维度的人才考核体系已不能适应今天的用人需求了。

今天,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我们的时代主题已由效率变更为创新,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充分发展个性的时代。在这个个性时代,里应适用全新的方法来评价选拔人才,时代需要我们用新的原则来挑战平均主义的权威,作者认为新时代选拔人才应适用锯齿原则,情境原则,途径原则来综合衡量人才。现代研究表明,我们人类所有的特征,包括天资、智力、外貌、性格、创造力,在每个人的身上发展是不均衡的,大体上呈锯齿状分布,我们不能再用一维的思考方式来理解复杂且成锯齿状的事物,如果一直屈从于这种单一的思考方式,我们终将陷于困境。情境原则认为行为不是由特征或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两者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是不一样的。途径原则认为任何类型的人类发展,包括身体、心理、道德或职业发展,都没有单一正常的途径,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以及对任何既定目标来说,都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目的。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跟踪记录了28个婴儿从爬行到学会走路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这28个婴儿发育途径至少有25种之多,并且最后每个人都学会了走路。我承认这极大的颠覆了我的认知,我想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认为婴儿学会走路,要经过躺-翻身-做-爬-站-走的途径吧,但科学家跟踪记录表明,不同孩子学会走路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

看完这本书,我才惊觉平均主义限制我们思想的程度真是难以想象,我们的世界要求我们自出生开始就与一大堆平均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自己在不同环境团体中的排序,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工资……长期处于平均主义的思维体系下,造成了我们思维的一元化,本质化,规范化的三种思维定势。在这种思维禁锢下,我们无法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作者认为,平均主义对于工业时代来说是完美的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我们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时,平均主义的思维模式则严重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如果我们不与平均主义的社会标准雷同,就会担心自己会被贴上异类的标签,失去了在社会上成功的机会。平均主义要求我们成为更好的别人,而不是最好的自己,而个性三原则则是我们重新塑造人才内涵的最好机会。如果我们克服了一维思维,本质化思维,规范化思维的障碍,那么我们对成功的理解也会发生改变,成功不再是我们与平均值差多少,而是我们与自己设定的目标有多远。我们可以不再强行要求个人符合系统,而是选择更重视个性,重视创新,重视生活中工作上的美好体验。我们相信,平均主义终结之时,正是个性之花盛开之日,也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3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战斗天使-阿丽塔》观后感400字

    【第1篇】 不怕挫折――观《战斗天使-阿丽塔》有感 六升七/田婉湘 我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的骨子里流淌着不让我低头的热血。 ――题记 阿丽塔,是被医生从废墟里找到的,一个天坠之战前…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212
  • 《凯琪的包裹》读后感600字

    捐赠的意义——绘本共读《凯琪的包裹》读后感600字: 《凯琪的包裹》讲的是捐赠的故事。二站结束后,欧洲遭受重创,经济极度萧条。人们非常穷,食品匮乏,很多生活必须的工业品都买不到或买…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32
  • 读《拦水车的母牛》有感500字-母爱无处不在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很低,非常干旱,根本满足不了当地居民的用水问题。当地居民每日限水三斤。这三斤水供饮用、洗漱和喂养等。”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心里不禁…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00
  • 读《背影》读后感1500字

    读《背影》有感1500字: 父亲节虽是个舶来品,可它不同于圣诞节和复活节那样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为恩重如山的父亲表示感谢和敬意。我今年的方式是再读《背影》。…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9
  •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读后感700字

    无尽的幻想――《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要是你问我现在最喜欢世界上哪件无形的事物,是健康?是时间?这些都不对,我最喜欢幻想,在这时,德国一个关于幻想的故事从此拉开序幕。 “嘎吱”一扇沉…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12
  •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有心的地方有暖阳——《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一个15岁的青年,背井离乡,在一个被撕裂的年代,在一个梦想与现实对视的地方。一切的陌生感并没有将他击退,而是克服重重困难,扎…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