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3.0 升级版]》读后感1100字
畅销之书大都过誉、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书名曰《大数据》、副标题乃“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如此标题怎能不让人想到本书是以技术为主线,期间化繁就简又生动形象地给外行人描述大数据之章法与结构。然,实则内容长篇大论美帝政治,形似数据科技才是捎带提点,期间虽引经据典但条理发散,点词缀句官话连连,段落章节毫无南北回归之线。就这,若是再无其相关编辑和友人相助,恐怕是更为游离。不过结合作者之学习与工作经历,也倒是尚可理解体谅。但是本人却硬生生还是相信有善于书写描述甚至是爱好诗词文学的理工之男存在!
言归正传。先说中华文化,中庸之道并非不求精确,而是不左不右,不太温润也不太尖锐。美帝国短短二三百年,就好比新生之婴孩,可塑性当然高!不谈中华传统源远流长,历史存在之意义是何?国人因时代变化即可,又何必过于妄自菲薄!?况乎历朝历代之中,哪个汉政权是如满清固步自封?国人不求精确,圆周之率何来?国人不求精确,四两三钱五分二厘之度量衡何来?更况且美帝根植于大英日不落文化!英美之崛起,根源在于中世纪之后的欧非拉黑三角贸易,这不是短短几十年的根基!!!
再归正传。生物圈本就是一个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系统!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各种信息流就已经存在,不必要太在乎于炒作概念。从计算编程学而言,程序=算法 数据!简单的算术加法只是定性,但也就能说明从某些角度而言算法与数据同等重要,他们之间相互补进,相得益彰,何必计较于太多的孰轻孰重?可能区别就在于,一般性的人,即可创造数据,但无法分析与计算(通过计算机编程)数据,尤其是在成吨的数据信息面前!试想一下,若书名更为《大数据的计算方法与算法优略》,图书销售将会如何?因为受众太小,且无人喜欢被鄙视,尤其还是个非生命物体的图书!?诚然,从某些角度而言写出一套精妙高深的算法虽然也值钱,但也的的确确比不上成吨数据的价值以及隐含价值!但若是成吨或数以万计的算法或者程序片段呢?数据就好比买菜时的猪肉,而算法才是四两拨千斤的称杆!但是,好的算法,背后都是人智慧的结晶!之于数据隐含的金矿,大都可以归并心理社科等其他学问,好的算法允许新的意外变量和新的情况。但是能写出好的算法的人,才是最稀缺的!而数据么…emmmmm…..,大致是个人都能产生!
所以呢,该干啥,就去干啥。
“那么到底啥叫大数据?”
“噢,就是成吨的数据而已!”
PS:一星的话,代表我对作者整理这些资料内容所费时间的基本礼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