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读后感1300字
从这本书的第一册看过来,首先是知道了很多中医前辈的故事,他们的医术,他们的医德都是当代医生应该好好学学的。其次,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守护着中国古代先人的身体健康,使得中国人并没有因为大规模的疾病爆发而人口锐减,使得中国人得以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得以流传。
再者,书中所提到的中医之术,有些人或许会认为会变得过时,现在已是现在,不能用古代的药方来治疗现代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这些经典的药方,正是经过了古人一代代中医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反而正是证明了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正如书中所说的,在现代中医手中,这些药方好像并没有发挥她应有的作用,好像并没有药到病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医当中一些重要的诊断经验、诊断方法由于类似于秘方不外传、传男不传女、一代中医没有子嗣等种种原因,使得诊断学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或者是学中医者学医不精,导致不能够辨证施治,而不能做到药到病除。还有一个原因是,现代中药及中药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说到中药,在古代是有区分地域特性的,一味中药会因为产地的不同而出现药性不同,而现在不太区分这些。同时,现在种植中药的药商过分追求药物的成分和生产的利率,即相比较为传统的药农所种植的中药,价格更低、成分更高,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代中药的品质得不到保证。还有一点是对待中药缺少古人制药的炮制方法、工序,同时中医师在给患者治病时也没有注意如何煮药、如何煎药,不太注意这些工序,导致药方的药效没有得到最有效地发挥,这也是中医药方在现实中没有表现出药到病除。由此可知,我们现代人要传承好中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好。
作为一个中医小白,没有太多的中医基础理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真有种当作小说、故事的感觉,但是在故事的叙述中,夹杂罗老师治病、与网友的交流,从中体会到现代传承好中医非常必要、甚至迫在眉睫。读完这两本书,也感觉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中医,不求治病救人,只求了解这些理论,能够做好身心调节,健康生活。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帮助家人、帮助周围的人,那也是极大的功德。
在看书的过程中,有记录书中提到有名的中医及其药书,都是今后可以学习的资料,希望能够从最基础、最理论的《黄帝内经》开始,逐步学习,逐步提高!
个人总结如下: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医的基础
钱乙 六味地黄丸 精通儿科
黄元御——“中土回环”理论。《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心源》《周易悬象》《道德经悬解》《长沙药解》和《玉楸药解》
张景岳 《景岳全书》《类经》《十问篇》
吴又可 《温疫论》明朝
吴鞠通 《温病条辨》《医医病书》
叶天士 《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
李中梓《医宗必读》《诊家正眼》《脉诀汇辨》《颐生微论》《雷公炮制药性解》《医宗必读》《删补颐生微论》
李延罡《脉诀汇辨》
薛立斋提倡温补,是温补学派的创立人之一《保婴撮要》《外科发挥》《内科摘要》《女科撮要》《外科枢要》
舌诊《敖氏伤寒金镜录》
许叔微《仲景三十六脉法》《治法八十一篇》《翼伤寒论》《辨类》《普济本事方》 《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