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只小猪》读后感1000字
「十六年前的谋杀」
2017.10.06 —— 十月的第三本书
侦探小说书评无剧透( ´θ`)ノ
如果让我用四个字来形容看完这本书的感受,那一定是“相见恨晚”。它几乎集齐了欧美系推理小说的所有优点:行文逻辑性强、谋杀动机与方式合理、侦探没有用狗屎运遇上关键线索也没有大开金手指,但又比常人稍微聪明一些,能在大家都看到的线索里发现玄机。全书共三十七章节,而在三十一章结束时所有的线索就已经全部呈现了,合理的分章也让希望自行推理的读者有了发挥的空间。虽然人物名字和大部分英国小说一样难记,但它依旧是一本值得打五星的书——精妙绝伦,值得重读!
这本推理小说的亮点之一在于案件发生的时间在遥远的十六年前,遥远到死者早已归于尘土,遥远到目击者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不清。
当年的判决是正确的吗?
要怎么去调查十六年前的真相呢?
侦探波洛先生做了一个大多数的人都会做出的选择,走访案件相关人。五个目击者,六个案件经手人,他们述说了十一个基本一致而又差别显著的故事,这十一块碎片最终拼成了一个真相。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不得不感慨一千个人心目中果然是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评判也不一样。明明是一件事,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就仿佛是两个故事。而阿加莎又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她的很多观点经由角色之口缓缓道来给了我很多启发,譬如:
“很多本不必有的痛苦和悲伤都源于诚实。”赫尔克里·波洛评论道。
“如果婚姻关系得不到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国家都会堕落。”
“不过你又怎么能够指望一个光彩照人的年轻人有一颗怜悯之心呢?只有更年长、更睿智的人才会有吧。”
看书的过程中我陆陆续续跟着剧情猜了三个凶手,最终发现最开始猜测的那个居然就是。跟着线索有些情节可以猜到,但有一些因为自己不够细致就忽略了,因此结局还是给了我很多惊喜的,这也是一部推理小说能做到的最成功的境界了吧~
强烈推荐阅读!最后附上自己总结的主要人物关系清单方便大家记人名( ´θ`)ノ
卡拉·勒马钱特: 委托人,本姓克雷尔。
埃米亚斯·克雷尔:画家,委托人的父亲。
卡罗琳·克雷尔:委托人的母亲,十六年前被指控谋杀了自己丈夫。
埃尔莎·格里尔:克蕾尔夫妇间的第三者,已有三任丈夫,案发时在场。
菲利普·布莱克:克雷尔的好朋友,年幼时就认识,案发时在场。
梅瑞迪斯·布莱克:菲利普的哥哥,一个乡绅,精通草药,案发时在场。
安吉拉·沃伦:卡罗琳同母异父的妹妹,当时十五岁,案发时在场。
威廉姆斯:安吉拉的家庭女教师,案发时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