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_900字

《沉思录》读后感900字

追求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你追求善,就会失去本性中的善,你追求恶,但你的本性是善,所以也会失去恶。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求,而是回归。超越认知,圆融矛盾,回归本性。

以本性观照世界,以认知感受世界,在矛盾中浴火重生,在本性中得自在人生。

马可·奥勒留,也许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纯粹的哲学家。

本书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也是使我将其读完的理由之一。只是越到后面,其观点的自我矛盾之处越多,甚至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

从书中可以看出奥勒留一直在逃避痛苦与烦恼,追求正直与善良。

这一点,也许并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哲学家却有些不正确。因为奥勒留一直在强调宿命,既然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神灵的旨意,又何必逃避?又何必追求?坦坦荡荡地接受这一切不是更好吗?

在书中后面部分的阐述中,我看到的更多是思想上的麻痹,而非思想上的升华。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种必然的法则——即变化,永恒不变的变化。用奥勒留的话说,那就是宇宙本性。

很显然,本书的主要观点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即以一种必然法则为出发点。

也正因为以“必然”,以宇宙本性为出发点,使得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使得人的思想变得无足轻重,乃至麻痹了又有何不可呢?

我个人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人之所以与花草树木不同,就在于人具有思想。如果思想被麻痹了,那人和石头又有何区别?

当然,我们确实需要认识宇宙本性,但我们大可不必从宇宙本性出发寻找解脱之道,我们大可以从自我出发,以本性照破事物表象,体察其本质,最终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

我们不需要追求什么,也不需要逃避什么,我们更不应该去制造矛盾事物,去分化事物。

我们要做的是,从一而始,从一而终,而中间就是我们认知、觉悟世界的过程。

我们能否回归本性,就看自身的觉悟。这种觉悟是超越认知的觉悟,以认知去觉悟,得到的是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分化,永远也不可能从一而终。

与其做个思想上的麻木者,不如做个思想上的豁达者。

对于一切事物,都不应默默忍受,而是从心出发,去主动顺应,去与之圆融和谐。

虽然,看到后面,个人不是很认同本书的观点,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反思之处,它依旧是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著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5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子夜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茅盾先生的《子夜》写出了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们生存的困境。外有连连的战事,内有帝国主义所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们的打压。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像吴荪甫一类想以工…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03
  • 《飞鸟集》读后感1200字

    似风,吹醒了迷乱的心灵;似雾,涤荡了缥缈的遐思;似一弯含蓄的新月,脆弱却透露着隐隐的柔韧;如一米绚烂的暖阳,璀璨却暗含着深深的灼伤。 那是你“飞鸟”。自从结识你以后,你的金色羽毛坏…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284
  • 《嘿,胆小鬼眼泪之谜》读后感

    这个我读了《嘿,胆小鬼眼泪之谜》这本书,书里的主要人物有;小小、潘恩、潘多拉……其中小小是主人公,他是一个冥界的小鬼,来到人间变成了胡萝卜,不想却害死了一只…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14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这个礼拜我们读的是乌合之众,嗯,是沐风所写的中国版的《乌合之众》,以下是读完后想法: 01、一个人变得无脑,通常是各种原因作用的结果,所以…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21
  • 稻草人之乡读后感500字

    学生李彭极力推荐《稻草人之乡》此书,在此表示感谢!学习着与学生一起成长着……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山坳中,隐藏着一个不被阳光眷顾的地方—山阴镇。那里还有一种可…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86
  •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读后感600字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读后感 这几天我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既然说到科学家,那接下来的几位科学家肯定都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家。比如:钱学森、袁隆平、竺可桢……。 …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42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