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900字
追求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你追求善,就会失去本性中的善,你追求恶,但你的本性是善,所以也会失去恶。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求,而是回归。超越认知,圆融矛盾,回归本性。
以本性观照世界,以认知感受世界,在矛盾中浴火重生,在本性中得自在人生。
马可·奥勒留,也许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纯粹的哲学家。
本书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也是使我将其读完的理由之一。只是越到后面,其观点的自我矛盾之处越多,甚至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
从书中可以看出奥勒留一直在逃避痛苦与烦恼,追求正直与善良。
这一点,也许并没有错,但作为一个哲学家却有些不正确。因为奥勒留一直在强调宿命,既然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神灵的旨意,又何必逃避?又何必追求?坦坦荡荡地接受这一切不是更好吗?
在书中后面部分的阐述中,我看到的更多是思想上的麻痹,而非思想上的升华。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种必然的法则——即变化,永恒不变的变化。用奥勒留的话说,那就是宇宙本性。
很显然,本书的主要观点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即以一种必然法则为出发点。
也正因为以“必然”,以宇宙本性为出发点,使得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使得人的思想变得无足轻重,乃至麻痹了又有何不可呢?
我个人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因为人之所以与花草树木不同,就在于人具有思想。如果思想被麻痹了,那人和石头又有何区别?
当然,我们确实需要认识宇宙本性,但我们大可不必从宇宙本性出发寻找解脱之道,我们大可以从自我出发,以本性照破事物表象,体察其本质,最终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
我们不需要追求什么,也不需要逃避什么,我们更不应该去制造矛盾事物,去分化事物。
我们要做的是,从一而始,从一而终,而中间就是我们认知、觉悟世界的过程。
我们能否回归本性,就看自身的觉悟。这种觉悟是超越认知的觉悟,以认知去觉悟,得到的是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分化,永远也不可能从一而终。
与其做个思想上的麻木者,不如做个思想上的豁达者。
对于一切事物,都不应默默忍受,而是从心出发,去主动顺应,去与之圆融和谐。
虽然,看到后面,个人不是很认同本书的观点,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反思之处,它依旧是一部有着深刻内涵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