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43(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08)》读后感800字
朱由检那么勤政,为何明朝还会快速灭亡?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中任何一个原因不成立,明朝可能都不会那么快灭亡,可以继续苟延残喘。
环境因素:明朝末年处于一个小冰期,草原变冷,难以放牧,上帝之鞭驱赶着游牧民族南迁,到中原地区抢劫物资,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小冰期还造成气候异常,全国各地灾情不断,农民在饥饿中揭竿而起。
明朝自身:朱元璋一个乞丐,没什么见识,得天下后倒行逆施,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大倒退。执政的好坏全压在了皇帝一个人身上,于是出现了宦官参政。经济方面破坏市场经济,早期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后期民间自发的以白银作为货币,朝廷实际上失去了对经济的调节能力。
朱由检能力有限:优柔寡断,当断不断,而且到最后总是做出最坏的决定。用人不当,内阁几乎都是奸佞之人,国难当头,却只醉心于敛财。蠢到根本想不到国亡时命都保不住,要财何用。仅首府周延儒一人所敛之财300万两黄金,足够支撑国家打好几年的仗。错杀袁崇焕,导致东北防卫系统崩溃,毛文龙,洪承畴等,先后叛逃。
体制问题:人需要鼓励,需要激励。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名,为利或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一个好的体制会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奋斗的同时,也为集体的利益作出贡献。但是明朝恰恰相反,用愚蠢的道德说教来束缚和选拔官员。表面上过高的要求导致几乎所有的事都是按潜规则来半。愚蠢的体制,让那些聪明而有能力的人,要么叛逃,要么拼命损害国家的利益,为自己敛财或谋名。比如洪承畴,周延儒,海瑞。
社会结构:失业率升高是重大社会安全隐患。朱由检为了节省开支,贸然裁掉驿站。导致全国突然出现大量流民,这些流民最后很多只能起义,例如李自成。针对达官富商的各种免税政策,导致税收不仅没能调节社会财富分配,反而加重了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