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十大传统习俗(中秋节的诗句大全)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习俗一: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习俗二: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习俗三: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习俗四: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习俗五: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习俗六:玩儿兔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习俗七: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习俗八: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习俗九: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习俗十: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关于过中秋节的意义

1、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4、许愿

再次,该节日也可以成为一个许愿的节日。当然,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过在节假日对于月亮许愿,如事业问题、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往往也是比较灵验。当然,我们不应当用这种功利来交换对于祖宗的祭拜吧!当你对祖宗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话,我相信心诚则灵,那你许的愿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然是能够实现的。但如果你是怀着虚情假意来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灵、坏的灵!你会后悔莫及!

5、人情之美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暂时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欢聚赏月,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体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6、审美趣味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赏明月,让人们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然则中秋节的节俗,不仅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中秋节的赏月亮寓意

1、团圆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中写道,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2、寄托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诗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光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凝聚了人类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精选: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4.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5.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7.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8.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集锦: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 人圆月圆心圆,人和家和国和。

  5. 香饼形如月,十里共分享。

  6.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我们的成长,就是祖国的繁荣。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7. 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

  8.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9.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10. 庆国庆,齐欢乐,家要和,国要兴,普天同庆。

  11. 以真诚为半径,以感激为圆心,画中秋圆圆的祝福,赠与家人。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3.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4.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5.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16.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17.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18.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9.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2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2.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3.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24.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25.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

  26.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7.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

  28. 中秋谁与共孤光。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9.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0.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31.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2.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3.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

  3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6.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7.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38.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39.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0.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61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1)

相关推荐

  • 《党的好孩子的主题班会》主持稿

    《党的好孩子的主题班会》主持稿 甲:尊敬的老师 乙:同学们 甲乙:大家下午好! 甲: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是《做党的好孩子》。 乙:同学们,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 甲:…

    实用范文 2022年8月8日
    188
  • 深夜发红包的幽默搞笑句子

    漆黑的夜空带给我们平静,璀璨的群星带给我们安宁,黑夜给了我们黑暗的眼睛,愿它带给你好梦,抛开生活的重担,独享这一份美好宁静,安稳入梦,晚安,朋友。让我来看看是谁这么晚还没睡,发个红…

    实用范文 2022年10月5日
    45
  •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

    实用范文 2022年9月21日
    46
  • 小班幼儿教育随笔《小男孩文亮》

      小小班那个个子最高,文文静静的小男孩叫文亮 。犹如他的名字,小男孩文亮确实有点文 ,可以说有些弱,在小小班,文亮年龄算大得了,可是每天早上来幼儿园 ,文亮都是让妈妈抱着,放学和…

    实用范文 2022年9月2日
    55
  • 存在畏难情绪的检讨书

    慕然回首,自己已经走过进十七个春秋。回望回忆的脚步,竟没有一丝可以让我骄傲的东西。我,终究不过是一个失败的人。大致地计算一下,我写的检讨书也不下于二十封了吧。这算是个笑话吧。我总欣…

    实用范文 2022年9月26日
    76
  • 校园教导主任工作总结讲话稿

    育人成才潜移默化,修身立德润物无声,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技能是谋生的基础,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校园教导主任工作总结讲话稿,供大…

    2023年1月9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