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江南》读后感2000字
江南三部曲之三
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岩石上任凭秃鹰撕裂—因为他从众神那里偷来了火种。亚当被判去受苦—因为他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谭端午被世俗淹没—因为他偷得内心的净土。
作者笔锋先欢快后凝重,先嬉皮笑脸后庄严肃目,先没心没肺后伤心欲绝,随着情节深入,我早已泪眼婆娑,一阵阵揪心收紧,断线的眼泪流了一宿,无法落笔,让泪珠飞一会……结尾峰回路转,实在虐心。恕不透剧[抱拳][抱拳](给我更多痛的思考)
人生大考场不敢缺席
在没有硝烟的人生战场上,家玉不是牺牲也不是退场而是被淘汰出局,生死攸关时获得两张“奖项”,一张是老公给出一纸离婚证书,另一张是医生开出的死亡证明。多么讽刺和哀婉!一个随波逐流,逆水行舟之人,每天提醒自己不能掉队,一步都不能落后,事事要强,事事求满,最后被判决死刑。当你竭尽全力往前冲,眼看到达胜利的终点,突然被宣告取消参赛资格,噶然而止是何等的绝望。你的努力,你的付出,你的汗水,你的坚持……功亏一篑。家玉机关算尽,唯独没预算到自己,赢了所有人唯独输了自己。芳华已逝无归处,怎奈有心恋无心。
人的分类
端午是作者笔下乌托邦主义者。但他凡人所为,抽烟喝酒泡妞搞暧昧。偶偶诗性大发,吟诗作乐。生活中并没有看到高洁的灵魂,那是内心深处不接地气的清高。字里行间看到是更多没担当,没成就,也没大作为。面对妻子的强势采取无理的忍让,面对孩子的诉求采取无视的逃避,面对生活的嘲讽采取无勇的妥协,面对社会的审视采取无言的静默。活脱脱是家玉眼中“正在一点点烂掉的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也不是诗和远方,而更多的是面包和责任。
而另一种“非人”如吉士,绿珠,家玉等真实有血有肉,有热度有感知的人。在物欲横流中适者生存,在大浪淘沙里随波逐流,活得特认真而偏执的人类。无论生活给什么脸色,待她如初恋。无论现实赏多少耳光,爱她如人民币。在诗人眼里他们是世俗是颓废,但更是一种勇谋。与其说是诗人的悲哀不如说是精神洁癖者的悲哀。上帝啊!请宽恕我的妄评。我是人不是神,活在烟火中独立思考的俗人。
孩子的声音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爱的延续,爱的果实,更是维系婚姻的纽带。一端系着父亲,另一端系着母亲,若相互伤害,都是孩子的割肉。如书中若若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长期小心翼翼生活在扭曲的环境下,默默忍受母亲近似疯狂变态的教养。为了升学,为了学位,为了成绩单上的分数,为了家长相互之间的攀比,孩子无形中成为大人相争相斗的武器。盲目地补习或在补习的路上,永远有做不完的附加题,耳畔永远有父母争吵和谩骂,甚至一度升级为家庭暴力。孩子的童年被谁夺走了?孩子的声音被谁掩盖了?孩子的权力和诉求,哪里去了?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人焦躁急速,有自己的身影!引以为戒。家玉每次一通竭斯底里后,看着熟睡中的若若总是泪流成河,独受这份矛盾和煎熬,更是茫然和无奈。走着走着,活着活着,思想老朽,态度僵化了,给孩子他想要的,莫给你想给的。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份童真吧。
教育怎么啦
为了孩子,家长找关系,抢指标,各显神通。拼爹妈不是拼能力,拼利益不是拼实力。让我不禁想起《虎妈熊爸》有过而不及。为了进名校,哪怕掘地三尺,刨祖坟,头破血流也要挤进去。个个抱着输什么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上什么学也不能上错学校,亏什么也不能亏了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拔苗助长,逆科学反常规,就过火了吧。若若因为一次考试失误,无辜嫁祸于鹦鹉(鹦鹉是若若的精神盟友,唯一一个能内心对话,能分享心中秘密的佐肋)母亲暗地里处理了鹦鹉,也失去孩子的信任。有时人比动物还可怕。学生跳楼或自杀等触目惊心的事件,频频发生。在扼腕痛心的同时有反思反省?不是现在的孩子怎么啦而是教育怎么啦。老师和家长一致对外的电子产品,如山洪野兽,如临天敌。家长采取强制性行为,不是没收产品就是掐断网络,有用吗?治标不治本。孩子最主要要学会管理自己,约束自己,有自控能力。其实天之骄子一样在网络世界叱咤风云,在校园名列前茅,生活中的强者,累见不鲜。让被动变为主动才是硬道理。
等我懂爱时,却……
律师庞家玉和穷诗人谭端午的结合,也许落花无义流水有情吧!一次阴差阳错泡妞促成了一段孽缘。在婚姻这座坟墓里,可谓千疮百孔,破旧残败,就像多年失修的老屋。而他们是同在屋檐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背道而行,彼此背叛。孩子的存在提醒着彼此有过的曾经。家玉的泼辣强势咄咄逼人,她把家看成审判庭,而孩子,婆婆和爱人是被告,她是法官,一锤定音。无爱的开始注定无言的结局。当死亡之神降临,彼此幡然悔悟,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所有的怨恨得到解脱和宽恕。内心最柔弱的地方是爱的流放地。内心最温暖的席位留着爱人的温度。当下已春尽,处处是流亡。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