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800字
读书小记——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中学语文教材后面名著选读的几章,也是其中最精彩的几章。
毫无疑问,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无论是鲁滨孙自己在荒岛之上凿石洞、做房屋,自己种植小麦、烤面包,还是自己烧烤陶瓷、晒葡萄干,都让当时中学的我心向往之。
那时候没有想到离群索居与世界断绝联系的可怖,也没有意识到在自然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有多渺小,只是也想像书中主人公一样,一个人住在荒岛,与世隔绝。包括现在喜欢吃小麦面包,喜欢玩经营养成类的游戏都跟这本书不无关系。
而今从头完整的阅读这本书,没有了中学时候的心神激荡,反而更多关注鲁滨孙在预谋伏击野人时的心理活动和为数不多的富有哲理意味的心理描写,也对两处精彩的地方划了横线,如:
此时,我也冷静下来,认真地考虑自己的行动。然后我开始和自己辩论:“上帝对食人族是如何判断的呢?这些人对我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吗?我又有什么权力杀他们呢?他们杀战俘,吃掉,在他们看来并不是犯罪,就像我们杀牛也不会觉得自己在犯罪一样。他们吃人肉不会觉得有罪恶感,就像我们吃羊肉的时候,也没有罪恶感一样。”我稍微考虑了一下,就觉得自己不对。尽管食人族残忍,但是我也没有权力去屠杀他们。同时,我还感悟到同情和怜悯才是仁慈品德的标志。
但是在这之前,尽管有危险,但是因为我不知道,日子还是过得无忧无虑。因此,我悟出这样的道理,造物主把人类的认知安排得非常狭隘,这正是他的英明之处。实际上,人们的生活往往处于各种危险之中,如果人们发现这些危险,那么一定会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因此,造物主不让人们看清楚真相,让他们对周围的危险全然不知,这样,人们的生活也就变得宁静泰然。
希望以后更多能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一本书,也会在不同年龄阶段重新阅读之前读过的好书,期望能带给自己更多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