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读后感800字
用马克·吕布的眼睛看世界
一个为摄影而生的人
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从14岁时收到父亲送的一台柯达相机后,他就开始用镜头。他说:“我喜欢干这行,除了摄影我其他也不会干。”马克·吕布不善于交际,不懂得如何说话。照相机是他表达自己的语言,就像笔之于作家。
“当内心世界无法被表达的时候,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和安静的拍摄便成了唯一可以应对人生的唯一方法。”
上帝藏在细节中
马克·吕布站在熙来攘往的街头,抖动着手,从怀里摸出相机,看着行色匆匆的人流,双手举起相机,背弓着,膝盖微曲,眯着的左眼藏在取景器后。——这就是他拍照的姿态。他不停的观察四周,拍下那些无关紧要的瞬间。
我喜欢拍摄很细节的东西,很多别人所不关注的细节,我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
想看1949年后的中国吗?
去翻翻马克·吕布的照片吧。他先后去过中国20多次,用镜头记录了中国的大半个世纪的历史瞬间。黑白镜头中的中国,是真正不加修饰的东方之美。他拍中国的景:北京、上海、黄山、西藏。他拍中国的人:少先队员、街头的平民百姓、玩游戏的小孩子。他还拍国家领袖:毛泽东、邓小平,还有那张经典的照片:周总理比着“耶”手势,憨憨的笑着。
“我喜欢看着一个国家长大。”
“决定性瞬间”的美
「埃菲尔铁塔的油漆匠」是马克·吕布的经典之作。照片中的工人站在埃菲尔铁塔,戴着帽子、穿着背带裤、叼着香烟、拿着刷子,张开双臂,仿佛是一个在半空中轻盈飘移的舞蹈者。这位油漆匠不像是在工作,而是正在排演一出轻巧的歌舞剧。
用马克·吕布的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看看车水马龙的城市和街道,看看每天和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拥抱相遇,用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和别人的精彩人生。
“我对世界的看法很简单。明天,每天,我要去看这座城市,去拍新的照片,去与人相遇,并独自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