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国》读后感1400字
我书读得少 看到什么新见解都会觉得是真理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又新鲜又刺激的阅读体验
贯穿整本书的主要观点 或者说最吸引我的一个观点是 房价这么高和房价无论如何都不能降的原因各地政府以“近乎零”的低价出售土地来招商引资 然而却付出了在银行欠下巨额贷款和污染环境的代价 而这些负担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商品房的头上 用书里的数据来说 只占1.5%的房地产开发用地 却承担了37%的总地价同时中央集权投资型政府的“4万亿”刺激 形成了“要么不做 一做就过度”的中国特色 导致了如今各大行业产能过剩 唯有房地产一枝独秀的结局 在巨额贷款的压力下 房地产身负中国经济支柱的使命 造成了房价难以也不能降的尴尬局面
另一个重要观点是 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而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不合理 形成了中央消费 地方买单的格局 而政绩考核导致了各级政府玩命发展经济 甚至不惜使用建了拆 拆了建这种增加经济收入而财富零增长的方式 给继任者留下了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花后人的钱 给自己做政绩 常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然而我们的政府实在太过实干猛干了 政府主导的市场和自由市场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 政府往往超越法律限制 所谓“政府不可抗力” 而自由市场经济里 法律和公平是底线 人人知道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政府可以把主要职能放在监督和指导上 民众可以在遵守法律的规定下 最大限度的发挥群智 让市场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另一个吸引我的观点是 农村土地流转 农民空有土地没有土地转让权 这就像空有一笔财富 却没有支配和使用财富的能力 而这种制度往往将农民的利益赤裸裸地暴露在邪恶的开发商面前 一个村一个县的领导往往权力过大 农民的土地支配权就掌握在他们手里 只要腐败滋生 官商勾结 农民的土地就会被贱卖到开发商手里
最后一个新见识是关于城市化与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理念 以笔者所见 中国的“大城市承载力”观点和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以及西部大开发此类逆城市化的行为 是逆天的不科学的 人的流动是趋利的 同时人口聚集对经济效率有着一种我不懂的效应 反正就是英国一位智者发现的 几百人人口的城市会比小城市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率 虽然一直在说“逃离北上广” 但实际上涌进北上广的人总比离开的多 因为这里更加公平机会更多更适合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 而中小城市往往存在更多的“拼爹”现象 天高皇帝远 地方官的权力往往过大 中小城市往往更讲关系 年轻人会发现消耗在人际关系网中的精力太多太多 以致迷失自我 中国的户籍制度等 限制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进城 对于经济市场自由发展是一种逆势行为 另一方面 大批的农民滞留以及没有土地转让权 使得中国农业一直处于一种小农经济的状态 无法像美国等国家 形成机械化生产 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书中的说法是 中国农业比美国落后了一百年 比韩国都落后了36年 这就很尴尬 同时 这种逆势行为 还导致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存在 总的来说 作者的观点就是 经济应该交给市场自由发展 调控而不是政府一手抓 作者还认为发改委应该取消 把中国经济建设审批全部集中于一个权力机构 是一种过度自信和滋生腐败的行为 例如钢铁行业 即使产能过剩 发改委依旧大批量的审批通过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建设 根本停不下来 钢铁的毛利从几十年前的一吨几千元降到如今的几百 内需根本拉动不了如此大的供给 总而言之 中国的经济走到了必须改革的重要路口
看的时候就一直觉得 这种书居然也能出版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