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自传》读后感1000字
读罢此书,感觉作者太过自谦了。
从全书结构与内容看,书名称为“居里CP”更合适。因为,居里夫人用了多一半的文字在追忆自己的亡夫皮埃尔.居里。全书行文除了偶尔迸出几个译者加的中文成语与诗词外,基本上语气舒缓、娓娓道来,就像一位曾经饱经风霜的智者,在向初入尘世的青年人自己的身世,她是那么不屑于自己的成就,而对于自己的丈夫则是满怀深情,依依不舍。此时,我想到了摩西奶奶。
其实,称呼为居里夫人是对一名女性科学家的不敬,居里夫人,波兰人(1867-1934),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受父母熏陶(父母喜欢数学,母亲喜欢艺术,这基本是天才出世前的标配),酷爱学习,精通好几国语言。鉴于当时波兰处于沙俄极权统治下的残酷环境,玛丽自费来到巴黎求学,生活学习条件极其恶劣,但阻止不了她求学的热情,中学大学基本是学霸。
后来她认识并嫁给了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从此称为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这多多少少受当时法国封建世俗习惯的影响(大革命也不可能改变一切的)。夫妻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在事业上几乎一年一个样(基本上与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同步),辛苦并快乐着,这就是人生的幸福。
不料,天妒英才。皮埃尔.居里死于一次意外的车祸,从此,玛丽.居里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并承担起丈夫未尽的事业,一边教书,一边科研,一边带娃,顺便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一战爆发,居里夫人毅然带着科学研究成果与设备参加伤员救助工作,救活了大批生命垂危之人。
居里一家,可谓荣耀等身,夫妻由于放射性研究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居里夫人本人由于发现镭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再后来他们的大女儿和女婿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二女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估计在岳母面前稍显LOW),而皮埃尔.居里的哥哥也是研究物理的,真是强悍的一家子。
书评写到这里,其实应该还有一半要写,就是居里夫人眼中的丈夫,直白地讲就是人高、帅、有才气。皮埃尔.居里情感内敛但看问题深邃,热爱大自然,不屑阿谀,如果他稍微低低头,也许成就不止于此……居里夫人十分怀念亡夫,也曾经尝试取代者(可能是物理学家朗之万,亡夫的学生,比居里小5岁),只是当时这种不伦之恋为当时所不齿,放到现在可能就成了,也不至于居里夫人为众人所唾弃,当然了,这些都是书外话,本书中是没有的。
一言以蔽之,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连续两次获得诺奖的女性科学家,而且还是跨界的,单凭这一点,就够吹好几辈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