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200字
点评这样巨著真的很难,所有的见解,在与作者探讨的战争与和平,信仰与追求,金钱和平淡,这些伟大的命题中都卑微而渺小。
本书是建立在俄国与法国政府之间的战争基础上,从三皇会战的失败,到莫斯科撤退,再到追击法国军队,守卫俄国领土,以真实的史实为蓝本,重点描述了俄国贵族在战争期间的生活状态,托尔斯泰不仅在描写战争时动人心魄,在述说贵族夫人时的心理也精致入微。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柯索屠夫,在1812年发生的真实战役博罗季诺会战,柯索屠夫在双方惨重死亡人数的背后,洞察到了胜利,即便是撤退,即便是放弃了莫斯科,因为在这场战役中他看到了士气,由一个个战士组成的军团,不怕牺牲的背后,则是无所畏惧,在强调死亡人数多少时,他只是坚定认为这是一场胜利的战斗,一场意志的胜利。
其次是娜苔丝,从掰着手指头数多少年后能够嫁给勃利茨,到在面对昂得列公爵的死亡时的悲痛,从天真烂漫到真正蜕变成为一个女人,她所经历的痛苦,比平常人所能想象的更多,昂得列公爵的父亲是懂得女人的,在被父亲要求出国的日子,娜苔丝就要忍着思念,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变数,婚约的最终解除,在内疚,悔恨的情绪下能够重新掌握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是一种能力,不过不是天生的,到最后精心呵护重伤的昂得列公爵,原来自我救赎的路,远比沉浸于哀伤更难,可是两条路的通向的终点一个人是天堂另一个则是人间。
与娜苔丝的自我救赎相比,宾艾尔一生都在追求追摸不透的信仰,与罕莉不成熟的结婚,结果是使他厌倦,追求事物存在的意义,让他反被意义本身所困惑,在名利场,社交场中,他仍旧追寻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最后当战俘时,在与性格淳朴又充满着生活智慧的农民接触时,他才追求到内心平静。
书中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战争,与敌人,与内心,与生活。战争的意义是追求和平吗?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们欢欣鼓舞的以为和平已经到来,没料到战争比结束时来的更快,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过去的战争似乎都会今日的战争做好了铺垫,只等着一个狂热的人点燃。人们身处战争时,渴望着和平,那么在和平的岁月里人们又期待着什么?
书中所说的战争景象仍在现今的世界上演,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年代,似乎忘了战争的岁月,可是战争与和平不是相互终结而是相互依存。列夫托尔斯一面讲述着战争,一面期待着和平,可这些与他笔下终身矛盾着,奋斗着的人物形成了一个整体,不同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的意义,为了战争或者和平。
人类伟大的本身不在于强大的毁坏能力,这些破坏的本能似乎是与生俱来,然而身处黑暗中,为光明奋斗,为生活而努力,追求一种更为理想的生活,即便处在战争之中,在血肉模糊的废墟里,一想到往后的和平时代,而为此激发出的美好愿望,并且奋不顾身的去实现它,才是和平的真在意义,也是人类之所以伟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