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读后感1700字
【死在城市的下水道里,也胜过活在界岭的清泉边。】
的确,界岭就是山区中的山区。在那个穷地方,连受灾了都没人关注也没人相信;那里的人被大家称为苕子——比傻子更带嘲讽性的称呼。"要是你直到十五岁才穿第一双鞋,你就会知道什么样的雪冷,什么样的雪不冷",界岭的冬天,如果没有界岭小学,就会格外沉寂。界岭小学被滚落的石头砸破了,没有钱修缮,只能从瓦房变成草房。
这是一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现实主义作品,会讲故事的作者给我们讲述了界岭小学三位任教多年的民办教师——余校长、邓友米、孙四海的曲折转正故事。三次转正机会,充满了戏剧化。界岭小学因为缺人手来了几位支教生,有通过走后门进来的偏科严重高考失败者——张英才,也有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美得不像话,教孩子们读诗写诗的最后自杀了的夏雪;为了证明自己也不怕界岭霜雪,坚持赤脚上课,最后得哮喘被迫离开的城里人骆雨;还有一个善弄权势但唯一敢对官僚主义严重的村长反抗,深爱着厚黑学的蓝雨。他们的每一天伴随着界岭小学大树旁缓缓升起的红旗开始,在孙四海的忧伤饱含深情的笛声中结束。他们在纷纷大雪中离开,却一辈子中了界岭的毒。
【烂泥巴搭个灶,最多只能用十年八载。老师教学生认识的每一个字,都能受用世世代代。】
属于界岭小学的刘关张——余校长、副校长邓有米、教导主任孙四海,作为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把学生视为自己的骨肉。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只能从恶毒的村长那拖欠、偶尔的施舍,领来连修缮学校,赡养寄宿在家中的学生们都不够的微薄工资,眼巴巴地盼着转正十几年如一日。他们不但要和学生家长争学费,还要和村委会争拖欠的工资,最心累的是要和教育局争转正名额。他们使劲浑身解数争取转正的样子很俗,却在无数细节中伟大的不像人。
当两次的转正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意外也不意外地放弃了他们心心念念的转正,让给了才来不久的年轻人。"除非上面让我们三个人一起转正,不然谁也当不成公办教师。" 在最后一次转正里,国家要求自己买工龄转正,转正大概需要一万元,而民办教师每个月只有一百块钱不到的工资。只有邓有米如他的名字那样,靠着十年如一日的节俭攒钱成功。余校长和孙四海却因为为学校为学生补贴太多没办法交上这笔钱,邓有米靠拿回扣替余校长交了这笔费用,却因事情暴露,赃款被没收无法顾及孙四海。孙四海最后为了保护界岭小学,通过反抗村阀主义,当上了村长。如万站长对余校长的评价,他们不再是老狐狸了,而是狐狸精。老狐狸只会骗人,狐狸精却擅长迷人。
都说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界岭小学F3的爱情有细水流长,有默默守候,有悲剧有喜剧,就是没有轰轰烈烈。也许这才是俗人的人生吧。
【想说界岭小学是一座会显灵的大庙,又不太合适,可它总是让人放心不下,隔一阵子就想着要去朝拜一番。你要小心,那地方,那几个人,是会让你中毒和上瘾的!你这样子只怕是已经沾上了。就像我,这辈子都会被缠得死死的,日日夜夜脱不了身。】
界岭小学的过客都不是过客,界岭的过客们都以各种形式回归到了这个有毒的地方。爱穿白裙子的夏雪自杀后,她的父母把原本攒着的十万嫁妆钱捐来界岭重新建造教学楼。靠着用计,狡猾手段转正的蓝飞,通过他奉行的厚黑学,常常回到界岭小学。那个爱逞强身子骨却很弱的骆雨,最后成为了孙四海竞选村长时的上级机关派来的巡视人。而张英才,这个中毒最深的人,决定重新回界岭教书。故事由耿直的张英才开始,也由柔情吹着凤凰琴的张老师结束。幸好是个大团圆。
【我不想被珍惜,浪费几年青春,也是一件好事。】
曾经疯狂地想去支教,甚至把可行性分析报告什么的都写好,最后却因为父母的坚决反对没去成。看到夏雨用宝马车搬来一箱一箱的方便面,骆雨的父母在骆雨生病的争吵突然和他们有了同样的心情。故事就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离我们不远又好像离我们很远。
读一个故事,了解一群人。说出上面那句话的女孩最后选择了自杀,故事最后是仓促的大团圆。读一个故事,了解一群人。这种书,总让我有一种使命感。如书名"天行者"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顺应使命而生的君子们,谢谢你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