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1600字
27、零风险偏误:过高地评价零风险。风险越大,其中包含的感情成分越多,降低风险对我们的安慰就越小。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例子:全盘禁止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导致不致癌但更危险的添加剂的使用。
28、稀少性谬误。例子:饼干越少越好吃;库存清货的促销手段;“罗密欧朱丽叶效应”(爱情因为被禁而更加强烈)。
29、忽视基本概率:精确的描述容易误导我们相信一种更小概率的事件。
30、赌徒谬误: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例子:赌场上的球多次落在黑色上,许多赌徒会趁此机会押注红色。
31、锚定效应。例子: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建议销售价。
32、归纳法: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例子:认为“人类一直都是成功的,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
33、规避损失: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因此,说服某人时,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
34、社会性懈怠:当团队中个人效率无法直接看到时会出现该效应。它是不知不觉地发生的。例子:开会;责任扩散效应(大家都躲在团队决议背后);风险分摊(团队有甘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
35、指数增长:我们祖先的经验大多是线性的。应对方法:计算倍增时间。
36、赢家的诅咒: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原因:真实价值不确定。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我们想排挤竞争对手。
37、基本特征谬误: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领导才能对经济成功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普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影响力。
38、错误的因果关系
39、光环效应: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它是无意识的。应对方法:排除醒目的特征。
40、替代途径: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例子:在巨大风险下获得的1000万,价值远不及通过辛苦劳动挣到的1000万(高收益的背后,是你在无形中支付了的高风险)。
41、预测的错觉:不要太相信专家的预测。
42、关联谬误:我们将故事描绘得越有说服力、越感人,犯这一思维错误的危险就越大。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
43、框架效应: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子:美化(如股价下跌被称为“回调”)、只关注整体的一个或少数方面。
44、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45、不作为偏误: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应当反对它:“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46、自利偏误: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
47、享乐适应症:系统性地高估正面和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建立持续的正面效应(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做喜欢做的事情),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如往返交通、噪音)。
48、自我选择偏误。例子:抱怨“为什么倒霉的老是我”。
49、联想偏误。例子:巴甫洛夫的狗;广告(将产品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斩来使综合征”(我们倾向于不喜欢送来坏消息的人。结果是,只有好消息能抵达上层)。
50、新手的运气: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联系。联想偏误的特殊情况。应对方法:假如开始时一切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因为很可能只是出于运气。
51、认知失调。例子: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撒点小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52、双曲贴现(非理性折现):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作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及时行乐 vs 延迟满足。例子:一年后拿到1000元,或一年零一个月后拿到1100元,大多数人选择后者;今天拿到1000元,一个月后拿到1100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跋:
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有时我们会本能地作决定,事后再说明我们选择的理由。
“能力范围”:在我们拥有高超技能的地方让理性思考成为本能。
清醒思考是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