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此生优雅》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读周作人先生的散文,略生疏。总体感觉是清新淡雅间或流露些许的幽默与讽刺,让人不时发笑。他什么都谈,谈酒话茶、忆物闲趣,世俗的家长里短却有着弥高的风度,其间你会不自觉地喜欢他喜欢做的事。十足的文人雅客之气质。
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废名(冯文炳),我曾在汪曾祺的《独坐小品》里看到过汪老对他的介绍跟极其喜爱,他说:“废名是一位被忽视的作家。在中国被忽视,在世界上也被忽视了。废名作品数量不多,但是影响很大,很深,很远。我的老师沈从文承认他受过废名的影响。我还可以开出一系列受过废名影响的作家的名单。我读过废名的小说,《桃园》、《竹林的故事》、《桥》、《枣》……都很喜欢。在昆明(也许在上海)读过周作人写的《怀废名》。”
在这本《不忘此生优雅》我碰巧读到了周作人先生的补充篇《怀废名》,才知周作人先生与废名是至交,对他的文章与思想给予高度的评价。他曾说废名的小说的一个特点是注重文章之美。说他的小说如一湾溪水,遇到一片草叶都要抚摸一下,然后再汩汩地向前流去,这其实就是意识流,只是当时在中国,“意识流”的理论和小说介绍进来的还不多。但对废名之后转入神秘不可解的一路(佛经)表示惋惜。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有意思之意识流小说不是舶来品,是人类意识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次之是我对废名正感兴趣时碰到了这篇《怀废名》,只可惜在微信读书上没有找到废名的作品。
看到周作人先生写《关于活埋》,想到日本著名的导演今村昌平的一部电影《楢山节考》,就是讲日本落后的民俗,该片记录了在一个古老封闭的村庄对偷盗者采用活埋的惩戒手段,村里的老者一上七十即送往山上饿死终老。全片充满恐怖与残酷。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真实与尖锐而获得了金棕榈奖。周先生说,活埋似有嗜杀性。确也是不可解的行为,难怪称今村的电影为“人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