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读后感_2500字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读后感2500字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二)

欣   然

《叶落无根》是白岩松的文章,十九年前从内蒙大草原到北京读大学,他刚到北京时的记忆,这是一个让他自卑的城市,物极必反,意味着崛起!“四年后,赶上春夏之交的那场风波,北京变得暴力并且冷漠,这一年,我大学毕业”“当梦想不存在的时候,北京对我毫无意义,这个时候,草原才是安抚生命的地方”——蓝天、草原、澄澈的心。回家后又发现,“家乡的天再高,似乎也装不下一颗年轻的心”,带着梦想出发了,泪流满面离开挚爱的母亲,依恋的家。拼争过城市里结婚生子,却也越发的意识到不变的根——内蒙,哪怕是多年前拜访老乡名人时的痛哭流涕,也南诉此时的深情,“外界和家乡变得像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城外的人却想进去,天堂还是地狱,全看你身处何方”?而后母亲来京生活,家的概念里内蒙又似乎被淡化了,忽而向母亲倾诉起,“妈妈,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又是多么的难耐,不是忘却了家,忘却乡,忘却了家乡,而是隐藏在了内心深处,静待叶落归根。物质的存在不能化解精神的苦闷,那是难解的乡愁!满含泪水的深情表白,不妨借用艾青的语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勇敢的心,炽热的情,不忘……

《西部故事》刘亮程的,笔下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把树刮歪》等,读了后者,感受颇深,落笔写下《生命里的回想》,他虽是农村人的小生活却开启了曾半为农人的我童年的回忆,既是遥远又是陌生,既是童真童趣又有童闲童顽,既有农人的生活有自然的生存,小到烟囱大到房屋,小到蚂蚁大到风,小到儿时的顽劣大到长大后的追悔,从别人到自己,从无聊到有意味,刘亮程是在用观察的眼睛看世界,有单纯的大自然,有复杂的大社会,有自然与自然,有人与人,有社会与社会,又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有着大自然的壮美的大,有着人类生活小户的婉约的小,一切笔墨看似简单实则难。

其作品看似简单实则繁复,作品平凡的世界里见到哲思,虽不及别人文章的华美,却有着耐人寻味的质朴,堪为返璞归真之佳作!

这篇《西部故事》风格仍旧,笔墨浅显,大道理可是满满的。说起物质的吃时“有钱人吃的抓饭、拌面、缸缸肉,没钱人吃的馕、羊杂碎”,有对比有伤害。说到精神的美时,提到“有一种叫奥斯曼的草,维吾尔人称它为‘眉毛的粮食’”,“按维吾尔人的古老传说,女孩双眉间距离,决定了日后婚嫁的远近。两条眉毛隔得远的女孩子,一定会嫁到很远的地方”老传统旧规矩不乏科学依据,又增加了少数民族人为的美好期许,让我想到的是汉族的说法,看女孩子握筷子的位置,拿的越远离筷头,嫁的也越远(⊙o⊙)哦!

《我的远方,我的驿站》刘春阳,“离开兰州也是我必然的结局,但四年的时光却是不能忽略的,它对我的改变也许要超过我过去17年故乡生活的全部”,大学时光是每个人踏入半个社会的历练场,又有多少人在此番考试里获得好成绩呢?“命中注定一般,我必须到那里去,我必须抛开作为一个南方人身上的水汽与温润,我必须学会面对黄土、干旱、陌生的方言,开始新的生活。”必须写出坚定,抛开写出决绝,励志的时间站在人生的转折点,水汽与温润不但是概括了南方的地域特点,更是囊括了南方人的性格特色,很是精当。但外乡人对陌生地方的认知很有胆识,佩服!在人生的关键期,学会了决绝前行,不放弃!此等人生必须靓丽。“提起兰州必须提起黄河。黄河是兰州的动脉,从西至东贯穿整座城市。”黄河见证了他的成长,曾到兰州北郊的仁寿山,“走在枯败的骆驼刺和红柳之间,感觉自己像是一匹在沙漠里独自穿行的骆驼”,体会“干旱是这个地方最大的敌人”,干旱是天敌,聪明的黄河人用鹅卵石铺盖的方法减缓了水分的蒸发,真是超赞。人类的智慧在生存里不断地涅槃不断地重生!兰州有回民“斋月、清真寺、阿訇、穆斯林的婚葬、古兰经”,兰州有拉面,“文雅点的,坐着慢慢品味;粗陋点的,端着大碗蹲在门口,喝得呼啦啦响。”雅俗共赏的美食——回民一手的兰州拉面,跨越时空仍旧活跃在人们的食谱里,很是欣慰。这是继承,更是传承,回民心迹想通,品质不断地提升,穿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世界的美食,可见人之力量!“它也是开放的,它不拒绝时代的潮流。”“兰州也是盛产诗人和艺术家的地方。”又盛产白兰瓜,此地种种与作家黄河母亲般温暖与滋润。

这里“波斯的商人们开始选择将兰州作为他们的歇脚地,毕竟从这里再往西行,就是千里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了。”四年时光里见证,又再次出发!

知名乐评人,专栏作家颜俊同写一个题材,《另一个兰州》,古老的兰州古老的文化,亟待世人的唤醒,消除自卑文化基因,来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不,不是摧毁,而是把身心浸在这片土地的狂野和浪漫中,做一个井外的、独立的、地球的兰州人。”

《隐盾者》作者艾轩,他的油画《小英子》在拍卖会上拍出66万元的高价,名声在外。记录了一个掉队红军的故事,“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老红军,藏名诺日,汉名侯德,湖南大庸人,14岁参军。1936年跟随红二方面军一路征战数千公里,死里逃生,来到这片沼泽地”迷失被藏民收养,很容易被划入叛逃者的行列,作者的一纸报告,才有了他的“掉队红军”的称号的。用真心告慰着无数红军的亡灵,用真意抚慰着一个掉队红军的心灵,大善之人。“天晚了,起风了,风一如40年前招荡着荒原,草滩发出无节奏的呜咽,侯德在屋子里和朋友大声地说话,酒气飘香了二月的寒夜。”

文篇就这样猝不及防下戛然而止,有着万般的不舍,作家诚挚的笔墨续写着丰盛的精神家园,有儿时、青年、老年,魂魄在躯体内壳里的挣脱、洗涤,读后真挚的情愫仍在内心娟娟流淌,久久不能平静!感谢伟大年代有些这么多伟大的作家——陈忠实、冉云飞、白岩松、刘亮程、刘春阳、颜俊、艾轩,感谢生命里有你们,我们的前行才会有意义!

好,让我们来一次说读就读的旅程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0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流浪地球》读后感600字初中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前年的时候,《流浪地球》电影可火了,、带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面这两句话了。看完电影我觉得还不过瘾,这不,缠着…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116
  • 会飞的蒲公英读后感400字

    如果读本是一望无际的,那么每一篇文章就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如果读本是一片金色的沙滩,那么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个美丽的贝壳;如果读本是片茂密的森林,那么每一篇文章就是颗挺拔的松树;如果…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118
  • 《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问答》读后感_1000字

    《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问答》读后感1000字 该书很像一位传道授业解惑者通过问答的方式在写自己的自传,传递自己的思想认知与观点。 很真实的经历总结出经验,可能很多人仿佛在她身上…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68
  • 《老鹿王哈克》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我读过许多书,然而令我回味无穷的还是《老鹿王哈克》了。今天,我就把这本小说推荐给大家。 著名小说大王沈石溪笔下的《老鹿王哈克》主要讲了在一片草地上,生活着一群鹿。可是有…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101
  • 《富甲美国》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富甲美国》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本书作者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记录了沃尔玛从创立之初到发展壮大乃至全球都有连锁店的过程。当然,做到成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沃尔玛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8
  • 《琅琊榜》读后感_3500字

    《琅琊榜》读后感3500字 老婆强烈安利的良心电视剧+老婆强烈安利的书,虽然明显这类不是我的菜。除了凤囚凰好像看不进去别的古言了所以不想看。但是太相信老婆的眼光了,囤了一段时间就开…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