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三部曲》读后感1500字
爱情三部曲 读后感
读完这爱情三部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也许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想到身边也有类似的人,并因此嗟叹不已。
《雾》周如水,爱的迟疑者。他从日本����留学回来,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更重要。周如水在旅馆中巧遇从前爱慕过的女子张若兰,一个美丽温柔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双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却始终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更无勇气对若兰表明心迹。原因是他在17岁时,尚未留学日本��,父母便为他娶了一位妻子且两人生育了一个儿子。为此,周如水拒绝了几次可能美满的爱情��,他为此痛苦许久。周如水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放弃了温暖富裕的家庭,对革命事业抱有坚定信仰却不被同龄人理解的陈真;一个是家庭幸福热情浮躁的吴仁民;两个人在知道周如水对若兰的爱慕之后,均鼓励他从旧时代的狭窄爱情和愚孝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但优柔寡断的周如水却深陷家庭的泥潭不能自拔。陈真后来将真相告诉了若兰,她主动地向如水表白,并表示愿意帮助他摆脱家庭的束缚。此时,恰巧如水的父亲来信��,说他的母亲重病,希望他回乡探母且当个一官半职,软弱的周如水再一次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他又没有勇气回家面对现实。就这样漂泊在外,一年后,他接到家信才知道原来家中妻子早于两年前病逝,但张若兰此时已嫁给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徒留他在海边独自悔恨,后悔不已,追悔莫及,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周如水,一个外表很新,思想守旧的爱的迟疑的重症患者。
《雨》两年后,对革命事业抱有坚定信念却饱受肺病折磨的陈真,没有丧生于病魔手中,而是意外车祸离世,让人唏嘘不已。家庭幸福热情浮躁的吴仁民的妻子也由于疾病缠身而香消玉殒。懦弱无能的周如水此时又爱上了另一个被陈真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吴仁民虽对周的新爱情冷嘲热讽,嗤之以鼻,但其自己也陷入了爱情的漩涡��。在与他曾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的朝夕相处中,他感觉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聪慧大方的姑娘,但此时智君的好友玉雯(她曾是吴仁民的恋人,因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了吴)因与丈夫感情不合且想与吴仁民重修旧好,吴仁民愤然拒绝了她的请求。玉雯自感羞愧难当,不久,留下给仁民的遗书后割腕自杀。玉雯的丈夫认为是仁民害死了他的妻子,非要其抵命偿还,智君为了保护吴仁民,抱病嫁给了玉雯的丈夫,还留信鼓励他追求自己的革命事业。吴仁民,终于在悲愤中振作了起来,全身心投入了陈真曾热爱的事业中。再说到周如水,由于李佩珠下定决心要做一个革命女性,拒绝爱情,坚称:“我不要在爱情里求陶醉,我要在事业中找安慰,找力量!”最终,周如水在对爱情的绝望中投湖自尽。
《电》中的人物比前两篇要多得多,人物形象刻画的也较为粗略。巴金先生曾说《电》的主人公有几个,姑且用李佩珠做代表吧,她是一个近乎健全的女性,但也是“近乎健全”。故事就此展开,三年后的福建,年轻的女革命家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慧,敏,明等人在这里组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了这里,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一致的思想观念,共同的目标信念,爱情��在他与李佩珠二人身上产生了。但不幸的是,过了不久,他们的革命事业就遭到了当局的沉重打击,他们中的成员不断被捕被杀,成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意图暗杀当局要员,但暗杀没有成功,敏因此遇难牺牲。同时李佩珠的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父亲,自己则留下来继续朋友们未完成的事业。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出自吴仁民之口的一段话来结束吧——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我要拿痛苦来征服一切,我要做出一番事情。我再不能够这样的生活下去,我不能零碎的杀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