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的对照(精装珍藏版)》读后感900字
上帝视角看中西文明变迁、交锋与融合,唯有大家才能如此般信手拈来且提纲挈领——
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大一统”的文化基因,而欧洲则各具特色、同构性不足,进而导致中国趋于统一稳定而欧洲更显多样。稳定者易僵化,多样者难团结,鱼和熊掌得兼甚难…
中国文化兼具统一性与包容性,如阴阳八卦兼蓄并收;而欧洲文化则缺少一个共同的基础,属于外蛮文化不断侵入与扎根的共同载体。因此秦汉帝国相较于罗马帝国更为统一与稳定,且保持了文化的一脉相承性。
欧洲文化的统一来自于基督教的统治,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但是请记住,统一便容易僵化,基督教的专制反而使得欧洲的多样性体现得愈发明显——贵族国家演变为民族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战胜了对腐化宗教的崇拜,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便是这一过程的征兆。有意思的是,中国在战国时代便出现了这种形态,两千年的落差,迥然不同的历史剧本,真是有趣!
还有一些点,譬如中国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而欧洲则直接从畜牧和采摘的原始农业过渡到了工业文明;再譬如中国的治理是王权与文官权力、内廷与外廷、中央与地方、皇家经济与国民经济等权衡,十分自洽且稳定;而西方的治理则从伪公民社会的独裁政治但依赖于神权的王权治理再到三权分立的现代治理,纷繁多样…当然,再重复一遍,稳定便于治理也易于僵化,多样十分灵活却也难以形成共同体…
当然,这些对比并非为了对比而对比,而是希望在对比中找到未来的路。因为如今世界已紧紧相连,三百年以来,世界越来越小,中西不可能对立也无法对立,而且,我们是在劣势的那一方。
未来的路,从根本上取决于中西文化的选择——西方主流文明目前已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而中国传统文明正随着经济的复苏而一步步复兴,一个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思路便是从这个世界上唯一未断绝的文明中吸取经验以弥补当前西方主流文明的不足——文化交融,势必先交锋,让我们拭目以待。
顺便说一句,目前西方黑天鹅当道,反全球化潮流盛行,而中国则在积极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看来中国文明又将喷薄而出,只是,我们中国人,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