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900字
终于看完了白先生的这本书。
这本书根据白先生在台大讲解红楼梦的课程整理而来,主要从小说写作手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上来对红楼梦做出客观的剖析。
– 白先生详细地讲述了红楼梦在人物刻画上的手法,特别强调了视角(point of view)的运用。在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下,从不同意象的不同侧面中,将人物形象勾勒清晰,将人物性格填充饱满。白先生自己应该也从中获益颇多,看白先生自己的短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种“以人物立小说”的写作手法。
– 白先生另一个详细关注的点就是红楼梦中的伏笔铺设,不仅是判词和人物命运走向的对应,还有每个人物形象的设计。一些次要人物的名称、出场、与主要人物的互动,其实都在暗中为主要人物做出影子投射,推动情节的发展。
– 这本书同时也探讨了红楼梦中主要的两种哲学思想—入世和出世,两种思想同时存在,也是儒佛道之间的相互博弈,从中勾勒了中国社会的样貌。曹雪芹也没有对这些思想做出评判,而是相对客观地描绘不同思想下的人物,通通包容,显示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不同的路。红楼梦里每个人也描绘得很真实,没有绝对的坏,“坏人”在某些时刻也颇具人性;也没有绝对的好,“好人”也各有私心,也可能做不好的事情。所以红楼梦才这么有代入感,仿佛这些人都真的存在。
– 白先生对比了庚辰本和程乙本,认为程乙本在二者差异之处更为合理。其原因是从人物形象的连贯性来分析,庚辰本在人物口气、性格和文风上不一致,推测是抄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 对于后四十回是否续写,白先生倾向于认为仍然是曹雪芹所著。前八十回盛时的华丽纷繁,正是与后四十回迅速衰败的萧条凄然形成强烈对比。对于前八十回铺设的多处伏笔,后四十回逐渐收网,人物的口气和性格的反映与前八十回一致,承接剧情的发展合情合理。因此,白先生认为后四十回应该还是曹雪芹所著;若是续写,只能说明续写者功力深厚,对前八十回了如指掌,对人物、伏笔、结局走向理解非常清楚。
– 最后要说一句,87版的红楼梦真是经典。每每讨论到一些画面感很强的情节,脑海里浮现的都是87红楼的场景。也难怪好多87红楼的演员后来没有走出来,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