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后感900字
130万字,100个小时,377个笔记,这是我近10年来看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我对曹操的欣赏来自易中天品三国,也对三国这段历史十分喜欢,而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情绪低靡,就借排解情绪的力量读完了这本书。
《卑鄙的圣人》就像《三国演义》一样,三分史实,七分虚构,在真实的历史框架与人物关系中填进了大量的故事、对话与内心独白。这本书的格局十分宏大,作者的写作功力让人惊叹,虽然主要写曹操,但像三国其他两国主要人物孙权与刘备,诸侯割据时的董卓、吕布、袁绍、张绣、公孙瓒等,曹魏政权的各个能臣武将如郭嘉、夏侯惇、许褚、于禁、董昭等,曹操的家室和儿子,以及很多小人物如曹操的七叔曹胤、蔡邕、娄桂、华佗等都写的栩栩如生。如果说能完美的刻画一个人就是佳作,那么《卑鄙的圣人》可谓上佳之作。
我觉得易中天老师对曹操的论断很精确:“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而本书讲曹操一生的故事、心路历程与情感变化,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的曹操,我看书的时候时而赞叹曹操的果断决绝与运筹帷幄,时而大骂忘恩负义与小人嘴脸,曹操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plus,就是放大版的我们,只不过他做了很多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把圣人面和卑鄙面都走到极致。
书的末尾作者借贾诩之口道出了书名卑鄙的圣人的由来,卑鄙的圣人就是常人。虽有圣人之情怀,而不脱世人之俗;虽有卑鄙行径,却未泯仁爱之心。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而大多数的只是庸人,人人皆有怜悯之心,也皆有卑鄙之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你方差比较小,怜悯不敢放开怜悯,卑鄙不敢放开卑鄙,只是庸人一个;但如若方差极大,像曹操一样,坚定持有圣人的情怀,但毫不掩饰自己的卑鄙,便成了卑鄙的圣人。这么说来,曹操就是一个方差极大的常人。
看完此书,犹如喝完百年陈酿后般的心旷神怡,久久不能忘怀,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为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为世上存在过这样一个可爱的奸雄、卑鄙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