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纪念典藏版)》读后感900字
从别的书中得知这位浸淫于中西学问的幽默文学大师, 他写的多本英文书曾经在上世纪美国连续数年畅销排名第一, 勿忘那时中国还只是贫穷落后的国家。他真称得算是哈佛大学教授中世界级,前无古人的中英文双语大师。他四十岁生日时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学古今文章” 。多年前, 曾读他介绍苏东坡书中的妙语警句,今天都还深刻在心。本书他对于中国古典哲学也都有其独特点评。一个出身福建普通农家儿子,什么精神造就了他?
我想任何真喜欢文学的书友,在现代“人手一机”的大时代,若能放下某些成见和骄傲,读这位前辈唤年的心路历程, 定会有些收获?特别是从他发至心灵深处,以中西文化对比角度, 有深刻见解的反思精神。读过本书就可知道他对于中西文化,哲学等认识之精深,尽管每各人不一定全部同意他的学术观点。
本书中的独特看点部分,个人认为是他论中西方宗教信仰中的“理性”成分。例如,他讨论了下述精彩问题:“我们知道方法的混乱已经能把我们引至什么地方。我们可以说一个接受上帝的人代表一个比单纯理性主义者更高尚、更圆满、更成熟的心智吗?如果是,为什么?或我们要说一个趋向上帝的人必须离开理性吗?人认为理性的意义是什么?在理性和宗教的概念之间有必然的对立吗?如果没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哪一种是人类智力的较高状态?一颗纯理性主义的心,抑或是一颗能接受较高直觉的宗教概念的心?什么是理性?什么是信仰?”。简言之,他肯定是一位知识面广泛,了不起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神学家吗?
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缺乏信仰的世界中,一个道德犬儒主义而且正当是人类理想崩溃的世界。我们所需要的是深度,而我们所欠缺的正是深度。可喜的是,今天有93.2%的诺贝尔奖科学家是基督徒。上帝不仅仅是西方人的,也是中国人的上帝。
显然他记载的上世纪的一些陈腐观念, 今天居然仍有遗味。可惜,这是本经典书,只能慢读细品。读完他的书,在朦胧中是乎明白了他为什么他对于后人的影响,与他的大学问比起来有距离?书后附录中,他的自传和自述部分(共有二十二章),没有深奥思想内容,只有幽默,更是精彩易读!(它非常适合暂时,一次读不完正文部分的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