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玩转创业》读后感1800字
避免“自嗨式”产品,从设计思维开始
大家出门应该都会用拉杆箱儿吧,可能你觉得这东西没什么稀奇的。不就是一个皮箱加几个轮子,再配一根杆吗?这东西一定是人类发明了皮箱和轮子后,自然而然就想出来的。但是,还真不是这回事。行李箱18世纪就普及了,但有轮的行李箱直到1972年才出现,而我们现在用的那种轻便型拉杆箱,1991年才上市。这么简单的改良,我们竟然花了200年。所以说,我们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也缺乏创新,而这刚好就是这本《设计思维玩转创业》想要解决的问题。本书说的设计思维可不是用在设计行业的思维,而是一种通用各行各业,能帮我们解决创业、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思维。
本书的作者杜绍基香港实业家,创办了多家进出口贸易和物流公司,同时,他也是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荣誉院长,一直积极推广格鲁克的管理学思想。这本《设计思维玩转创业》的核心内容也是受到了格鲁克“以人为本”观念的启发。
一、产品思维阻碍了创新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也就是只要产品够好,自然而然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因此,一直以来,市场的主流都是产品思维,也就是以产品为中心,所有的行动和决策都围绕着怎么样使产品质量更好的思维。但是,作者杜绍基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观点,那就是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其实抑制了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产品思维促使创业者一窝蜂的去跟风模仿,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都缺乏差异化,很难脱颖而出。现在流行的共享单车就是这样,ofo、摩拜、小蓝、哈罗、酷骑……大家五颜六色,利于分辨,但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简直高度相似,就连营销推广的方式也差不多,都是通过融资烧钱拉用户扩大规模,再继续融资,根本没有打出差异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最有钱的那家留下,其他人惨淡退出。另外,产品思维还会使创业者陷入闭门造车的窘境,跟不上用户的需求变化。举个例子,就比如有一些商场促销人员,总是一味的给你推荐最划算的东西,根本不问一下你到底想要什么?只是自顾自的觉得优惠的东西你肯定喜欢,事实才不是这么回事呢。
二、什么是设计思维
既然产品思维已经过时了,那么,什么思维更适合现代社会呢?杜绍基的答案是:设计思维。所谓的设计思维,就是让创业者把关注点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以用户为中心,一切围绕着用户需求来做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说设计思维最合适呢?因为,设计思维的一大好处就是挖掘出用户的真实需求,甚至是用户自己都没意识的需求。举个书中的例子吧。
一百多年前,印度的五金产品大多来自英国公司。当时最畅销的是一种便宜但不牢靠的挂锁。后来,随着印度经济迅猛发展,这个挂锁却卖不动了。一般我们可能觉得,一定是因为现在大家有钱了,所以需要更安全的挂锁了,这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但是,这样想其实会犯大错,当时占据市场最高的大公司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导致生产的安全挂锁卖不出去,最后被迫关门。索性,还有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就用了设计思维,没有想当然的去开发安全挂锁,而是派人实地考察,观察居民使用挂锁的习惯。这一下不得了,老板终于发现了真相。原来,人们想要什么样的挂锁,主要取决于他们住在哪。对于住在乡村的人,挂锁其实带着点迷信色彩,小偷一般不敢偷,所以牢不牢靠也无所谓。但是对于城市中产,牢靠而安全的锁就是必须的了。所以,后来公司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设计生产了2种类型的挂锁,由于2款产品都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了用户痛点,因此都大多成功。你看,这就是设计思维的优势。
三、设计思维的具体步骤
主要分六步,分别是基本认识、亲身观察、观点陈述、凝聚重点、原型制作和测试反馈,下面总体概括一下。
1基本认识:通过多个渠道取得与项目有关的资料,充分了解整个项目,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
2亲身观察:深入实地观察调研,用同理心去换位思考,这样才有可能发现隐藏起来的用户的真实需求,不管什么创业项目,同理心都非常重要。
3观点陈述:通过头脑风暴或者其它方式,让大家陈述自己的观点,方便后续的进一步讨论,就相当于讨论分享。
4凝聚重点:思考整个过程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到真正的重点,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避免在过程中跑偏。
5原型制作:把最重要的想法,用最小的成本制作出原型,抽象的概念远没有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体方便交流,所以,确定好重点后,做出一个简单粗糙的实体模型是必要的。
6测试反馈:找真实的用户试用产品,收集用户的反馈,再根据反馈优化和改进。这一步就不多说了,毕竟,现今所有的产品几乎都是不断改进才日臻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