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读后感1100字
莫泊桑的《一生》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简单的阅读过了一次,不过盘算着那个时候阅读的应该是青少年版本的,回忆起来只记得似乎是一个悲剧故事,仅此而已。这次为了鑫鑫的论文又一次阅读了起来。
现在看起来,就故事情节来说应该属于比较普通的设定了:天真的贵族少女遇到渣男,然后过上了悲惨的生活。当我和勋爵谈论起这个情节的时候,勋爵也反问我说:这个设定似乎很常见啊?于是我除了因为作者是莫泊桑以外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会这么火了。
回归到故事上,就是告诉我们一个超级惨的故事,女人要嫁人一定要嫁个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差不多的人。真的要三观合拍了才可能生活长久。以前一直觉得门当户对是出现在电视剧和小说上才会出现的老派作风,现实中怎么会出现这么奇葩的想法呢。但是似乎越长大,越会发现这个门当户对似乎也很靠谱,以前对门当户对这个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里的门第原来不单单是指着经济条件上的差别,而同时也表达出了在类似物质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很大概率上三观也相似一些,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习惯上也会更合拍一些。——划重点,对大概率事件。毕竟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是有点优势总好过没有——毕竟当你提到亚当,你不知道对方会回复的是夏娃还是兰伯特还是斯密。——所以现在看起来似乎精神层面的相似真的超级重要。这不是长得帅就可以的。
除却这个看起来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整个故事还涉及了很多现在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雅娜从小像温室里的花朵一般的圈养和保尔从小溺爱的生长环境。典型的没有熊家长就没有熊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真的决定了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三岁看老的古话现在看看真的好有道理。难怪那些环境论者大胆提出——给我100个孩子我可以还给你任意想要的样子。
闪婚问题——雅娜和于连三个月就瞬间结婚。大家人都还不了解你就这么爱上了?你不遇到渣男,谁遇到!这个在现在社会貌似也很常见,也就不需要多说了。人心隔肚皮,总归要好好了解一下,什么人适合做朋友,什么人适合做夫妻,什么人适合不联系,好好思考过后才会发现或许你以为的以为只是你以为。
女性独立问题——雅娜似乎把所有的情感都注入在于连和保尔身上,反倒是不关心自己了。这个貌似是很多女性的通病,在其他的研究报告上也似乎看到过类似的论点,莫泊桑在这一点女性心理分析上还是把握的确切。女人是不是越独立,可以活的越高级的?这个显然不一定如此,但是稍微加强一下独立意识总归还是值得的吧。
或许因为是莫泊桑的小说了,所以愿意思考一下这看起来更深层次的问题。那么如果是普通的网络小说呢,可能看过就算了吧。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部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