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下)》读后感1100字
怎样看历史?看怎样的历史?这是顾诚老先生带给我们的思考。顾老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当代明清史专家,一生严谨治学,是当代考实之学的杰出代表。终其一生所学,数十年磨一剑,方成书两本:《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
顾老先生几乎翻阅了存世所有的明清史料及各地志史集注以及当时的奏疏信札,经过剥茧抽丝层层梳理,严密推理互相印证,科学的重现了那段真实的历史,也对当时的历史人物(尤其是那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更正。
李自成攻陷北京的二十三天后,在朱明遗宗“联虏平寇”这一饮鸩止渴的荒唐政策下,吴三桂“引狼入室”将清军带入了关内,开启了二十多年的南明历史。原来只是打算抢一票就走的清军,无论在军力、粮草、器械、补给、后援等等都明显弱于明朝残余势力或李自成农民军的情况下,明朝宗室却在“亡国”还是“亡天下”的大是大非面前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当失去半壁江山才醒悟过来要联民抗清时,又每每在抗清中兴的关键时期或战役上,被清军利用其内部的倾轧和争权夺利而获得转机,最终使抗清的力量消耗殆尽……
南明政府的昏庸腐败、瞿式耜的胆小误国、何滕蛟忠而不勇、史可法贤而无能……孙可望倒算得上一个人物,不论在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地方,在那个年代都首屈一指,可惜最终却因为其私心自用和心胸狭隘而晚节不保。李定国是反抗封建压迫、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在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中最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当时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望其项背。无奈有一个昏庸的朝廷和嫉贤妒能的上司也只能抑郁终老空余恨,而令后世读者扼腕。其他如堵胤锡、张煌言、张家玉、杨畏知、朱天麟等能臣干吏空有一身本事和情怀,却没有为国死在战场上,而死在了没有硝烟的官场上!
以上这些既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解释了为何来自满洲的蛮夷异族能够登堂入室取代华夏正溯的朱明宗朝的原因。
当然,自古成王败寇,而清朝统治者对其文治武功不厌其烦的张扬备至也并未如其所书的那样令人神往和自豪。康熙三年永历帝才被俘杀、六年才收复四川和湖北、康熙二十三年才统一台湾,而经过三十年“迁海”政策流毒的沿海城市,更是需要励精图治几十年才能恢复当初的繁荣,如此一算,我们自小接受的“康乾盛世”的常识也要被颠覆掉一半。
顾老先生的书是考实之学,而不是历史小说,自然读起来比较枯燥晦涩。在此推荐张宏杰的《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为本书的延伸阅读。又特别推荐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和《清史讲义》作为本书的补充阅读,以便更好的了解“明清史”。
看了顾诚、孟森先生的历史,我们才可以有底气的告诉我们的子孙:什么才是历史。